○朱文辉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建设高质量创新型社会的矩阵行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双重挑战,大学本科教学如何走出工业化时代标准化的教育教学范式、如何创新发展赢得尊重是大学本科教育变革的关注重点。高等教育主要关注的已不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将目光更多聚焦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育。由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闫守轩所著的《“内创业”导向的大学本科教学变革研究》一书,基于“内创业”的全新理论视角与实践逻辑,针对传统“就业”导向下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出现的种种困境,揭示与探寻了“内创业”导向下大学本科教学的变革逻辑,为大学本科教学创新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内创业”引领本科教学变革的学理逻辑 “内创业”活动并非一定要学生实现相应的创业行为,也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创办企业的过程,而是使其具备创新的专业理智与情意素养,使他们勇于创新、能于创新、乐于创新,使其成为日后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开展工作和学习活动的创新型人才。作者基于近些年出现的“慢就业”“懒就业”甚至是“躺平就业”等现象,对传统“就业”导向下大学本科教学目的进行深刻反思。书中进一步指出,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本科教学目的更应该思考的是:是什么促使了知识的产生?创造知识的力量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才应该是选择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与基础。本科教学是要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基础教育阶段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进而实现学习者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创造,那么本科教学应指向创新、指向高质量、指向现代化,培养学生能够用“创新创造的心态”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创建事业的专业理智与情意素养,将学生塑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创业者”。大学本科教学的目的要远高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的,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某些书本上的知识,应定位于释放学生的内在创新潜力,使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而实现对于学习内容的更新与创造,如此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内创业”引领本科教学变革的实践逻辑 该书通过综合分析有关“内创业”的各方面问题,从立足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认为“内创业者”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深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塑造“内创业者”更加强调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修为与深层素养,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6个方面。传统的教育总是将目光聚焦于知识本身,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好像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关注并强调知识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将知识等同于教育的全部便是有待商榷的。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学校和大学不再具有知识的垄断地位,人们的学习方式已经改变,教师和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加之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学习与创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社会变化更快,跨界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由是,未来的“内创业者”必须具备创造性思考、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的能力,如此塑造出来的“内创业者”才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综上所述,根据该书在大学本科教学变革方面提出的创新理念,既可以作为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教学材料及参考资源,也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更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