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荣
2019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与英国《留声机》杂志签署合作协议,推出“凤凰·留声机”系列图书。每部图书以一位古典音乐大师为赏鉴对象,首批出版11种,包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莫扎特、马勒、肖斯塔科维奇、巴赫、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拉威尔。大体涵盖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
已经出版的3种图书,第一种是《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巧用法国名作家萨冈的同名书名和一部韩剧的同名剧名。选择勃拉姆斯打头,有着多重意味。勃拉姆斯是音乐巨匠,德国“3B”之一(另两位是巴赫、贝多芬)。如果把从巴赫起始的西方近代音乐比作一条大河,勃拉姆斯不论在时间跨度上还是音乐风格上正好处在大约中游的枢纽位置。他生活在浪漫时代,却坚守古典理想。情感上极度浪漫,形式又极为严谨,赋予了他的音乐一种臻于极限的张力。按通俗说法叫“闷骚”,是众多乐迷心头的至爱。
第二本,《你喜欢柴可夫斯基吗》。历史原因加上“外向的”性格,俄罗斯音乐对我们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柴可夫斯基在德奥音乐的规矩谨严之外开辟出一条新路。一种真正来自民歌的抒情性,又热烈又飞扬,让我们对他有种一“听”如故的感觉。
第三本,《你喜欢拉赫玛尼诺夫吗》。又一位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可以说是音乐史上蒙冤最深的作曲家之一了,蒙的是“低俗”之冤。说一个古典音乐家“甜腻”“通俗”,总之不入流,大概会令那些向往音乐殿堂的门外汉纳闷不已:这“通俗”里有我的一份吗?他的一些作品(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实在太受欢迎了,是不少乐迷的入门曲目。
2023年上半年将推出莫扎特、马勒、肖斯塔科维奇3种。
《留声机》在古典音乐界的江湖地位自不必多说。1923年创刊,迄今正好百年,是公认的全球古典音乐及录音工业的顶尖媒体。一年一度的“留声机大奖”是全世界古典乐坛的盛事,是与“奥斯卡”“格莱美”比肩而立的行业重要评奖。
音乐与文学的根本不同,是文学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而音乐则需要经过演奏家的二度创作,把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听得见的音乐,才能为听众所聆赏。所以,严格来讲,我们听的从来不是贝多芬的交响曲,而是卡拉扬或谁谁谁指挥演奏的贝多芬的交响曲。乐谱上同样那些音符,不同演奏家演奏出来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却大相径庭,像两支不同的曲子。好的作品加上好的演奏,自然好马配好鞍,相得益彰。好的作品要是不幸遭遇坏的演奏,就无异明珠暗投,有被埋没的危险。(现代派音乐兴起时,之所以漫天恶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被很好地演奏。)演奏得好坏、演奏风格的差异,极大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受众的聆听体验。所以,即使一个入门不久的乐迷,也需要在不同演奏版本之间作出抉择。而一个资深乐迷,更是贪多务得,搜罗各种录音版本,乐此不疲。鉴赏录音、比较版本,成为每个乐迷爱乐路上必修的功课。不存在一个标准的“钦定版”录音,即使是作曲家本人的演绎。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是伟大的钢琴家,他和费城乐团录制了自己的钢琴协奏曲全集,其演绎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留声机》作为唱片评鉴的专业杂志,就是众多乐迷深入古典音乐这座宝山的一本指南。不论入门不久的菜鸟,还是浸淫多年的老餮,借力这本藏宝图,你必能挖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留声机》的专业性一直是有口皆碑的。作者阵容当得起“豪华”两字。评论家都是某个音乐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而和他们坐在一起探讨的,则是当今世界乐坛风头正劲的指挥家、歌唱家、钢琴家、小提琴家。像撰写“录音纵览”(版本比较)的作者,不仅要像指挥一样熟读总谱,对作品的背景纵深知之甚详,还要听多识广,能历数过往的代表性录音版本。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这么多本领的加持,才能在听某个录音的时候,纵的方向对照作曲家乐谱,横的方向比较前辈和同辈艺术家的解读,进而得出一个“透视”的印象。
《留声机》上的文章,其行文有别于纯学术图书,更加活泼平常,如同和老友的谈话(其中不少就是带一定专业性的访谈)。有一定专业性内涵,却全没有专业性的面孔。
古典音乐,在一般人眼里,是一种营养价值虽高却难以下咽的东西。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高海拔的风景,你确实需要费一番努力跋涉攀登,但回报的是一种巅峰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