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展台设计、交流方式、选题角度、童书新趋势等方面,参加博洛尼亚童书展的中国出版人都有新的收获。本报采访了数位出版人,一起聊聊各自的参展体验和感悟。
我们在童书展上举办了“我不是天才”系列新书发布会暨版权输出签约活动。这个系列的选题策划起始于2019年上海童书展,此后即使是疫情期间,与外方都保持高频次的线上交流,终于在本届博洛尼亚童书展之前出版,并在书展期间签约意大利语版和土耳其语版输出。书展上约见了60余家海外出版社,初步达成近60项版权输出意向、近30项版权引进意向,与法、意、土、英等国多家合作出版社达成了新的国际合作选题策划和出版意向,与瑞典、法国敲定了新的国际营销推广规划,找到了未来可以合作的多位优秀海外插画家。
全球童书出版受新媒体时代冲击,然而孩子对图画类产品的阅读偏好愈加明显,图画书几乎占据了主流阅读市场。本届童书展也传达出这一趋势,各大出版机构主推的图书产品基本以图画书、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图画小说和科普书等为主,纯文字产品相对较少。由此导致图画成为超越内容之上的又一重要竞争领域,各大出版社无论是在展台的视觉设计、图书封面的创新装帧以及色彩语言的表达运用上,都凸显极强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更显质感。
近年来,我们更加关注国际合作出版、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以及优秀世界文化的本地化创作和同步出版。中少总社在策划的“熊猫勇士”“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系列的基础上,与树上书屋公司耗时近五年策划了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传记丛书“我不是天才”,期待这种合作方式继续下去,开辟更多的写作方向和领域,让这些作品成为联结全世界孩子心灵、加深认识和了解彼此的纽带。
今年各国参展商的展位设计更加务实,突出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两大核心主题。我们与很多合作伙伴重新见面,发现了一些优秀的青年插画家、优秀的原创童书。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与DK、企鹅兰登等国际知名出版品牌在样书陈列、展位布置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会更注重细节上的把控。经历了多场商务洽谈,我们意识到会前与客户做好充分沟通的必要性,充分考虑约见地点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未来会争取打好提前量,提高版权交易的成功率。
中国少儿书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插画设计,都越来越丰富,已成为国际少儿出版行业一股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与世界少儿出版业强化了交流,也发现在色彩运用、装帧设计、选题方向上可以更具创造性的部分。
我们还发现,国际图书出版越来越艺术化、丰富化、多元化,甚至出现了各种元素的堆叠,容易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相比之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追求意境和留白,形成了独特的气韵。比如水墨画,有时反而容易从一堆复杂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中少总社在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对出版形式和内容表达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将开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坚持精品化和品牌化,是“人口红利”渐消的当下少儿出版的应对措施之一。谈到AI技术对插画师的影响,目前AI的发展确实能为插画师提供很多灵感。然而本次童书展上百花齐放的插画作品中没有找到AI的痕迹,体现人本身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反而更多了,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光辉,童趣无穷。在展会一年一度的插画墙上,依旧琳琅满目,闪耀着插画师对童书插画创作的热情。孩子需要的情感是要有温度的,在童书插画创作中,想与孩子产生共鸣,是需要人来亲自表达的,AI虽然迅速发展,但在短期内还不能替代童书插画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