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白 冰(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经理) □采访人:孙 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2001年,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白冰调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同年,接力出版社在北京建立一般图书出版中心。在全社共同努力下,北京图书出版中心一般图书年发货码洋连年增长,2001年发货码洋为3000万,到2009年已增长到年发货码洋1.93亿,增长了6.43倍。与此同时,该社凭借较强的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在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22年,接力社创造了一般图书发货码洋8个亿的成绩。今年,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低迷,童书板块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记者采访了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经理白冰,他直言:“现在是我从业近40年最难的时刻。”
□今年年初至今,接力社的销售情况同比去年如何?
■我们大概下滑十几个百分点,对于接力社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近10年,作为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引擎的童书板块在今年变成了重灾区?
■据我所知是这样的。
□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 消费者层面,确实明显感觉到消费能力下降。比如往年一套300元、200元的书都能卖得不错,但现在大概高于100元就有点困难。此外,应该有的旺季今年不明显。比如,开学季以及之前的4·23。往年这个时候零售销售会有显著增长,今年不是没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与往年相比,就不一样。又如,我们在某些大平台的销售排名没有变,甚至排名还向前了,但销售实洋与往年相比差了很多,这说明整个市场消费能力在下降。当然,这些也与图书内容品质有关系,满足市场刚需的内容销量还可以,比如功能性更强的童书。但是,偌大的市场,不可能凭借一个类型撑起大盘。
第二,从营销平台、销售、承销商角度来讲,大家都很难赚到钱。低价倾销、互低折扣,除了限价产品外,你卖得比我低,我就卖得更低。你给读者打3.5折,我打2.5折扣甚至更低。另外,现在读者养成的习惯就是不打折不买书,这是最要命的,消费者只重价格、不重价值。所以,大家都很难,做生意越来越难。当然,现在不仅是新媒体营销有这些问题,很多传统电商也这么做。
第三,前些年,童书行业黄金10年也好,白银10年也好,让大家觉得童书行业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大家都来抢,疯狂上品种,人海战术,书海战术,上品种,上码洋,现在造成了不能说是畸形发展,但童书行业绝对是不健康的。品种多,好书不多;公版书多,新书不多;新书多,新作不多。而且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高仿书越来越多。有些书就改个书名、改几页,然后低定价就卖了,没有任何版税,没有任何环保纸张印制的底线,他就跟你拼市场,这谁拼得过呢?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也有很多跟风、高仿书存在,现在更严重?
■确实是一直存在,但以前行业运转链条相对稳健,上游出版机构打假、打盗,同时自己的盘子是可以运转的。但现在,原创以及高品质引进版童书的商业链条实际上已经被破坏掉了。与此同时,跟风书、高仿书还在堂而皇之、愈演愈烈地冲击上游供货商的研发端口,这样造成的局面就会越来越困难。最关键的是,这不仅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混乱,更影响了中国出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渠道平台和我们自身来看,现在进入一个了调整期?
■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大家都在想怎么能很快地度过这个时期,但是很难。不过我觉得物极必反,都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探索突围的决心会更大。如何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我想现在所有出版机构都面临这个问题,包括承销商。
□眼下,新媒体直播达人带货也在下滑?
■达人直播带货、大V网红带货,大多数不是拼好书、拼质量,是拼低价。营销的手段是叫卖,引起读者焦虑,让你在焦虑中冲动买书。过去很多畅销书榜,是靠自然销售形成的榜单,书一旦上榜,可能3个月、5个月甚至3年、5年,一直在榜上。我们现在的排行榜是什么?低价冲上去的书,都是脉冲式的,3天、5天就下来。畅销书不断轮换,说明拼的不是书的质量,也不是永久的生命力、价值,拼的是价格。打完折了,一旦恢复平常价格,书就死定了。过去正常定价,不但能冲上畅销书排行榜,还能长久盘踞在榜上,现在不是这样。底层逻辑变了,所谓底层逻辑不一样,就是已经违反了出版规律——好书卖得好,好书传世,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尤其是下一代的成长。现在是,不管好书、烂书,低价才卖得好。还有一个是新书的价格。按道理来讲,新书出来后,大家统一价格,一起卖。现在争相特价,你10块,我8块,别人6块,我4块,最后一看,书已经没有任何利润空间,谁来做书?谁来写书?卖书的人一看没钱赚,最后也跑了。尤其是,很多实体书店倒闭,出版机构的坏账、烂账增加,对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新书很难”跳出来”,原因到底在哪里?
■过去新书孵化,通过各种渠道,大家认可,然后都进场来卖书。多个平台同时起爆的话,形成气候的新书,好书机会是挺多的。现在很难做到全网起量,最多也就是定点起量。比如,找新媒体或达人、大V带货,在一个起爆点成功,起爆后,其他平台不去承接,这个算不上成功。但很多时候,我们大量的书只能找到一个点起爆,如果人家卖个3000、5000册,就高兴得不得了。过去一本书,可能10家、20家承销商,每家进3000册,6万册就出去了。现在一家起爆也就3000册,别家未必买你的账,如果不是卖得出奇的火,你卖了别人也就不卖了。新书展示机会越来越少。
另外,比较大的网红,就那么几家,所有出版社都找他,就得排队。比如董宇辉,他可能一晚上卖好几百万册,但这么多出版社找他,得排期。中腰部的网红,又不想推新书,他觉得推新书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要卖就卖那些已经推起来的书。可是有的已经推起来的新书还在达人那边锁渠道——有些合作,可能需要1个月、2个月的封闭期。这个中间就是博弈,到底是给中小达人,还是盯着一个大达人?
□现在看,其实是行业的运转效率下降了?
■比如接力社一年有300个新品,按照目前新书运转的速度,就要减少上市品种,同样把书都印出来,就开始排队。很多出版机构说,现在排完档期又独家3个月,半年过去了,这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看起来各种平台、各种渠道,好像毛细血管一样变多了,但实际上效率变低了。尤其是这些毛细血管,很多地方还是堵塞的。即便畅通,毛细血管也不能撑起出版机构的大盘,以及行业的大盘。并不是所有血管都能代替动脉功能的。
我从业将近40年,1985年年底开始进入出版行业,一直对出版行业充满信心,一直不认为纸质出版是夕阳产业,但我感觉现在是整个书业做起来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连自己对产业的判断都产生了怀疑。
□出版行业多年来,也经历过一些周期性的波动。
■但没有像现在这么费劲。比较常见的是,一两年的探底,然后整个市场就飞升,但现在还没有看到底。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非典”前后,有一两年受了严重影响,人们都不敢买书,不敢去实体店,但那一年我还是很有信心,市场也很快起来了。第二次是金融危机,大家还在讨论口红经济,在买书学习,上进心很强。但现在看从疫情第一年到现在是第四年,年年下行。
□今年特别明显,家长连孩子这部分的童书消费也在明显缩减?
■家庭过日子的时候得统一考虑,相对宽松的时候,给孩子多花点钱没关系,现在就是实用性、功能性或者是学习型的书好卖一点。再就是采取焦虑营销方式的书,比如跟家长说,你的孩子6岁之前不教育就晚了、就废了,特别焦虑的人就会马上下单。这种焦虑是普遍性的,又如,有些企业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得找到一条路。卖书的人就会说:“活路只有一条,就得看我这本书。”
□您被“套路”过吗?
■编辑在选题会上说到一本书销售特别好,是一本讲孩子情商社交方法的书,话术非常好,我特别欣赏。我当时就下单了,回家给外孙讲了没两页,他说:“姥爷我不听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话术是特别厉害的,他触及了父母焦虑的情绪,但货不对版。
□对于好书来说,是不是也要多去适应这种新媒体的营销方式?
■对。需要按照新的规律,把好书推出去,而不是自娱自乐地讲自己所谓的卖点,一个劲儿给读者讲内容价值、作者价值、艺术价值,要去学着解决读者的一个问题。但也不能天天给读者制造焦虑,我觉得这与我们出书育人的初衷不符。
□是否感觉绘本市场现在也从高峰期在往下走?
■我们没感觉特别明显。这也可能与我们早期引进了很多经典书有关。比如“巴巴爸爸”“14只老鼠”这些销售还比较平稳。因为是经典,已经被大家认可。另外,我们推出的原创图画书品牌“娃娃龙原创图画书系列”现在出版了93种,卖了287万册,大概1.31亿码洋。“彭懿图画书”系列已经出版了24种,销售了96.4万册,发货码洋4337万。今年我们一共推出了彭懿的5本新作,包括《我的怪物爸爸》《 妖怪山》《 精灵鸟婆婆》《老奶奶捡到了十二只小老虎猫》《右脚那只球鞋逃走了》。其中,《老奶奶捡到了十二只小老虎猫》入选2024年百班千人寒假共读书目,荣获2024年英国G-CROSS创意奖自由组银奖,入选2024世界100本优秀图画书,入围第十一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妖怪山》获得2024年阿联酋沙迦国际插画奖优秀作品奖。
此外,彭懿还有一本图画书《邮局河马》,目前尚未出版,就已经获得了2024年JIA日本插画奖铜奖和2024年阿联酋沙迦国际插画奖优秀作品奖。对于原创图画书销售来说,应该算不错的。《章鱼先生卖雨伞》在韩国卖了近3万册,在越南卖了1万册,国外市场反响很好。所以,还是要出好书,没有别的办法。
□“巴巴爸爸”去年卖了4000多万码洋?
■我们在社内鼓励分社做“老书焕新,老书激活”的项目。各个分社、发行,还有营销做新方案,像“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蓝精灵”这些经典项目都做了焕新的整体方案,近两年,这些书都是增长的。可以说,老品牌要长销,也要不断做宣传推广,不能一劳永逸。“巴巴爸爸”系列自2009年出版以来,共计出版了14个套系、100个品种,累计发货2376.5万册,发货码洋3.84亿。针对“鼹鼠的故事”系列,我们将其经典版改为拼音版,在河南省店、青岛书城布置大型KT版,张贴醒目的宣传海报,邀约几十位小红书大V发布走心文案,“鼹鼠的故事”系列图书在小红书的热度持续升温。截至目前,“鼹鼠的故事”系列发行了516.9万册,发货码洋达1.01亿。
□接力社的儿童文学板块情况如何?
■儿童文学类与前几年没法比。前几年,我们有“鸡皮疙瘩”“马小跳”“荒野求生”“怪物大师”,现在可能都还能销,但是销量和原来差得比较多。但我们有一些新品表现很好,比如盖瑞·伯森的“手斧男孩系列”“烦恼少年系列”,还有“大卫·少年幽默小说系列”“狐狸侦探系列”都是有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今年接力社还有一部儿童文学表现特别抢眼——“波西·杰克逊系列”,比2023年的销售增长了86.6%,它的上涨是在美剧《波西·杰克逊与奥林匹亚众神》上线之际,通过产品形式的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强化,重新唤起了小读者对这套书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完整版请见“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