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环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签约作家。1978年8月20日出生于海南省临高县,现居海南省海口市。1997年7月海南银行学校毕业后在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从事企业结算工作,2007年3月辞职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爱好文学、旅游、音乐。
“萝铃的魔力”系列/陈柳环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巫术族的预言》2009年9版/25.00元;《墨夷家族》2010年5月版/30.00元;《不存在的秘方》2011年5月版/30.00元;《信徒,生命的余响》2011年9月版/35.00元。
○邱文靓(书评人)
女性写魔幻小说,下笔总会分外细腻。她们会将虚拟世界的每一细节娓娓道来,详尽讲述各个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并竭力将故事背景与生活体验靠拢。读她们的故事,不会一直清醒地意识到“这都是虚构的”,因为故事里的人们除了有一些特异功能外,跟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故事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他们的生存体验我们也能深深地理解。罗琳和斯蒂芬妮是这类作家中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佼佼者,陈柳环也沿着这样的创作道路向前走去。
陈柳环说,“萝铃”这个名字来源于蔷薇的英文名“rambling rose”,她觉得这个名字好听、顺口,没有想得太多。诡异的是,萝铃的命运与牵涉到蔷薇的一桩历史公案相吻合——红白蔷薇战争。这场战争是英国两个家族的王位之争,萝铃则深陷到萧龙星球各种族间的斗争中,并成为一个星球存亡的关键人物。
尽管萝铃有着令人战栗的魔力,背负着沉重的预言,背后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世,她也还是个13岁的孩子。她面临的问题是10来岁的少年都得面对的:她离开了家乡——地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她在学校里要应付老师、考试和学校的各种规定;她偷偷学习各种魔法(就像当年我们偷偷看着大人不让看的武侠);她和纪伦的友谊;她和太史穗的矛盾等等。孩子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些事情,也许他们读着书就会心一笑了。
萝铃跟普通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她是魔法星球的孩子。她的不同之处也是整个故事的魅力来源。萝铃有着离奇而显赫的身世:父亲是总统,爷爷是族长,亲人们在萧龙星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萝铃从小在地球长大,13岁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萝铃有着惊人的魔力,这种力量在萧龙星球也不常见;萝铃是神秘的,她与很多惊人的秘密联系在一起,连名字“萝铃”都不是萧龙人理解的“生于四月”之义,而是“信使”;更别提她遇到那些奇奇怪怪的遭遇……这些奇特的地方很能满足孩子们的幻想,他们希望萝铃的故事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日常的生活是平淡的,孩子们希望从平淡中脱离,去进行一项项冒险,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在读《萝铃的魔力》系列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愿望能通过萝铃来实现。作者将萝铃生活的萧龙星球刻画得触手可及,用朴实的笔调讲述她的奇特命运。这样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进入书中角色时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儿童文学创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把故事写得太简单了,孩子们读着会觉得幼稚、没意思;如果把故事结构搭建得太复杂,又会超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萝铃的魔力》在这方面的尺度拿捏得相当到位:故事情节曲折但明快,叙述的线索简洁有力。整个故事的发展都围绕着萝铃的身世和遭遇,萧龙星球各种族间的秘史也是穿插讲述在这个线索里。陈柳环还在书中加入了命运这一命题,她通过萝铃的命运揭示出人在成长时可能遇到的困境,比如亲人的离去,朋友的背叛等。虽然不够深刻,但足以引起孩子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读者无疑被陈柳环笔下的人物命运吸引了,这从此书的销量和贴吧中的热烈讨论都能得到印证。
更有趣的是,这本书非常符合中国孩子的阅读习惯。《哈利·波特》系列诚然非常精彩,但中国读者却很容易被里面各种人物的名字弄昏,霍格沃兹里的派系斗争也对中国孩子来讲也有点不可思议。萝铃在中国长大,回到萧龙星球也可以继续使用中文——中文是这个星球的主要语言之一;书中人物的名字大多富有中国风,他们都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简单好记;萧龙学校也是中国学校的翻版;萝铃的成长经历也和中国孩子有着种种相似之处……孩子们读这部书不会觉得有文化上的隔阂,书中描绘的场景对他们来说新奇而又亲切。
陈柳环将茉莉花设计为图腾,她认为茉莉象征了魔力,象征了人的无限潜能,萝铃的肩上就纹着一朵粉红的茉莉花。可以这么说,茉莉就是这部书的一个标志。构建一个幻想世界往往比依托历史创作更难,需要有大量的细节去支撑。《萝铃的魔力》在这方面的创作是异常成功的。阅读的时候,我有时联想到哈利·波特的故事。出色的作品都会有着某种相似的地方,更何况它们都是在儿童魔幻文学的领域。《哈利·波特》系列珠玉在前,《萝铃的魔力》需要取得更大的成功才不致被哈利·波特的光芒掩盖。《萝铃的魔力》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