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馆配/专栏·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
小资料室的“大”图书馆功能
  ■宋  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师)

  从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直至做博士后研究,我走过了省属大学、211高校和985高校,图书馆无一例外地给我一种震撼大气和现代开放的感觉,这无疑表明,我们国家投入到文化建设上的经费越来越“给力”。但我最想提到的一座图书馆,却既不气派,也不豪华,甚至以“馆”称谓似有不妥,它仅仅是一个资料室,但她却方便、快捷、人性化,有了她,我不再去国家图书馆,也不再去北京大学图书馆。

  在中国每所高校除了必建有图书馆外,各个二级学院一般还配有图书资料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也不例外,它的图书资料室和教学区域同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二号楼,图书管理员只有一位郝姓老师,资料室的空间也仅仅有两间教室那么大,但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在资料室驻足一会,因为每天都有新书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展示。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学校经费丰沛,逢新书必买,这对读书人来说是幸甚至哉的事。可实际上却是我臆断了,和郝老师聊天中,我得知,这都是郝老师从学校图书馆馆配中“截”出来的,每天图书馆来新书后,郝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和图书馆的负责老师沟通,把和本院相关的书先借出来,在我们的“自留地”上展示,如果本院老师有需要,可以直接从资料室上的电脑上借走,根本不必再跑一趟学校图书馆,需要者利用课间“溜达”的时间“不经意间”把书就借了,试想如果你专门跑图书馆,查询、借阅、等候,恐怕一时半会完成不了吧,这还不算路上的时间。

  小小的资料室,从不会有排队借书的情况,你也不用担心借不到书,因为老师的上课时间是分散的,你来上课,别人不来上课,而资料室又不对学生开放,所以来资料室借书便成了一件幸福的事,这里只有一台电脑,但这台电脑却连接着全北京的图书馆,如果遇到国家图书馆有,我们自己图书馆无的书,三天内保证送到你手上,而你不必承担任何物流的费用,国家早有专款支付这笔费用,我戏说,“借本书,连交通费都省了”。这里甚至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你想借光盘,你只需从这里的电脑上把镜像文件下载下来安装即可,“借个光盘,连刻录费都省了”。

  当下毫无疑问是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因此很多人放弃了思考。我从海量信息中把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过滤出来,只是想说资料室虽小,但若“善假于物”,能够实现与图书馆对接,能够实现互联网接口,一定会发挥巨大的功用,低成本和高效率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当年梅贻琦先生关于“什么是大学”的言论犹在耳边,而今我们也要说,现代社会不缺少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室,我们需要更多的书屋,每当我们看到学术杂志,甚至新书被当作废纸卖掉的时候,我们便由衷地慨叹如果这些杂志,哪怕是过刊能送到农村或者偏远的书屋中,岂不是更有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世界出版·自助出版专题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资讯超市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教育出版/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馆配
   第10版:中国馆配/调查
   第11版:中国馆配/数据
   第12版:中国馆配/专栏·观点
   第13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14版:中国传媒周报/综合
   第15版:中国传媒周报/国际
   第16版:中国传媒周报/市场
●馆配新书
点亮图书馆分馆的读者QQ群
图书馆,我眷恋的精神故乡
小资料室的“大”图书馆功能
图书馆里的香港独立短片周
那年·那馆·那人
《中国馆配》“专栏·观点”版征稿启事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馆配/专栏·观点12小资料室的“大”图书馆功能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