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水墨大同京台艺术联展”在我国台北长流美术馆开幕。这是“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在我国台湾举办五年来,首次引入视觉元素,展现以中国水墨人物和花鸟为主题的大型书画展览。
据了解,此次书画展为期7天,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分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展览汇聚了大陆画家唐勇力、殷会利、袁武、梁占岩、王晓辉、马子恺、林容生、梁明、孙安民、米金玉、朱炳仁,我国台湾画家李宗仁、林进忠、林锦涛、白丰中等两地一线书画家的作品。
北京文创集团负责人梅松也表示这次画展是文化创意产业交流的一次新创意,“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是在文化创意领域最为重要的两岸交流活动,此次增设的展览板块不但丰富了该活动的内涵,而且通过绘画的形式使两地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得以充分表达,让我国台湾民众对大陆多元文化有更多了解。
政府、企业共同助推文化走出去
据了解,北京文创国际集团是由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市属一级大型文化集团,其中,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集团的重要任务之一。此次“水墨大同京台艺术联展”由北京文创国际集团承办、福建省龙岩市客家金龙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赞助,是一次政府、企业共同助推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尝试。梅松认为,“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打造企业品牌,通过展览展示和交流,使展卖结合,为海峡两岸艺术家,建立很好的交易平台,一起为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让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文化之美。”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展作品同时将进行展卖。谈到对于展卖的前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研究院院长朱炳仁表示乐观,他认为“我国台湾的整个收藏市场还是不错的”。而北京文创国际集团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促进两地当代艺术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在京、台两地建立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立大陆艺术家在我国台湾的销售渠道。
谈及“水墨大同”的策划源起,梅松认为“水墨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独有的艺术形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从民族和艺术家的层面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大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同根同源的文化思想,‘水墨大同’指我们两岸之间的大同关系,民族血脉和文化血脉都是同一炎黄子孙。”
“‘水墨大同’画展的意义,更多是两岸画家的一种交流。”唐勇力认为,“我国台湾的画家多数是台湾艺术大学的学生,台湾老一代的艺术家都是当时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此次画展是两岸部分画家的交流,只是代表了各自的一个点,通过不同画家作品展览的比较、观摩和交流,可以看到当代画家风格的不同,实现了我国台湾和大陆画家面对面的交流。”
此外,唐勇力认为教学的交流也非常重要,通过不同院校的交流,可以吸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想。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梁明此次有针对性地携带“土楼”题材作品赴台参展。
“土楼是福建客家人的‘土特产’,在我国台湾有400多万客家人,他们对土楼有着特殊的感情。土楼作为客家人的生活家园,更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梅松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将京台艺术联展办成海峡两岸文创展的品牌项目,每年定期举办“京台艺术展”的系列群展与艺术家个展,加深京台两地的文化艺术合作。
文化走出去落地宣传不可忽视
“现在好多画家都去国外办画展,但真正的收益并不高,因为画家没有受到完全的包装和宣传。”北京文创国际集团艺术商务部总监韩莹认为。学美术出身,做过一些书画展览,韩莹对于怎样约画家、约哪种类型的画家、如何才能比较好地展示画家的作品、怎样发掘国外当地人的关注等深有体会,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其从两个方面指出现阶段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首先,在国外很多地方不懂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美国在内,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有一个铺垫,做一个前期宣传,让当地人了解展出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什么,然后再去举办展览。另外,很多画展在美国也无法进入大都会等学术性很高的场馆,大部分是去一些小的画廊或小的文化中心,特别是中国人在海外办的文化中心,这样等于把画搬出去给中国人看自己在中国画的画,实际上美国主流社会并没有看到这个画展,因此等于没有宣传。”
基于这样的情况,韩莹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真正地把艺术家推广起来,前期宣传非常重要。”其中,找准宣传点尤为重要。现在很多艺术基金会拿出10%~20%的金额用来宣传艺术基金旗下的艺术家,但如果宣传不对点,即使声势再大也不会起到作用。因此,宣传的对接同样重要。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个难题,北京文创国际集团正在与北京银行洽谈,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展现,帮助艺术家做宣传和推广,真正从艺术的特殊性来发掘,而不是为了凑热闹和规避风险,以艺术为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