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微电影的4点建议
  ■朱永德(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理事长)

  什么是微电影?前几年刚出现时,有人下定义说多少分钟以下的视频作品叫微电影。但是我觉得这个定义不准确,因为这两年有的微电影已经有近30分钟了。所以确切地讲,篇幅比较短的电影可以称作微电影。微电影的发展在近几年相当快,从2011年年产量30部,到去年超过1万部,而且很多微电影的点击量都过亿,覆盖量可以与央视媲美。微电影发展如此之快,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微电影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早前投资电影成本很高,要使用胶片,工艺也复杂,拍摄、冲洗、剪切、配音、混录、发行、拷贝等等环节都不能少,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出现微电影的,最多的是纪录片或新闻片。但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成本降低,只要有一台摄像机,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拍微电影了,所以没有数字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微电影。

  二是微电影适应了碎片化的生活需求。这几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碎片化、消费碎片化,坐车时很多人在玩手机看iPad,没有高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就没有微电影的消费。

  三是微电影的低成本和互动性,成为了吸引草根的魅力。因为微电影人人参与,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明星,还可以互动,进入门槛低,如果微电影没有这样的特点也是难以发展的。

  四是微电影快速发展的推力,来自广告和视频网站。很多微电影投资都是在打广告,另外还有一些视频网站的投资,则是为了追求流量。广告如果没有情节,就不会吸引观众。而视频网站想有流量,没有故事也难以吸引人。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广告涵盖了汽车、饮料、食品、房地产、家具、服装等20多个行业,其中特别多的是食品饮料汽车,分别占了13.91%和11.30%。

  五是微电影的生力军都是影视从业人员和爱好影视的年轻人。微电影刚开始发展时,还没吸引专业影视工作者,但如今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到微电影中,但更多的还是年轻人。我认为未来的电影大师就出自这些年轻人。

  2013年是微电影爆发性增长的一年。据统计,去年年底,微电影从业者62.77%分布于北上广以外的地方,要知道北上广是专业影视从业者集中的地方,但超过六成的微电影从业者不在这里,意味着更多人、非专业人士的参与。在微电影从业者中,5人以下团队占44.68%,20人以下的团队占12.77%,53.19%的团队成立不到一年,42.55%的团队可以每年拍摄3~8部,30.85%的团队年产量在8部以上,67.02%的团队年收入在50万元。大体上看,题材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宣传片、MV等,宣传片和剧情片分别占25.6%和23.52%,纪录片和MV占18.9%和12.6%。微电影投资大部分来自广告和视频网站,少部分是自筹。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内容,有些微电影充满了低级、无聊、恶趣味,虽然更多的是制作精良、内容也好的作品,但我们要预防不好的倾向。最近的净网活动消除了很多淫秽作品,微电影的发展要作为前车之鉴,关注内容,不能让内容变恶俗。二是质量,有人说微电影总体质量可谓惨不忍睹,我虽并不认同,但是确实有不少微电影质量比较低,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三是监管的缺失,宽进宽出,数量庞大。四是维权,原因在于投资者缺乏版权意识,比如广告和网站,看得人越多越好,但创作者就利益受损。五是收益,一部分年轻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思维方式,创作的以爱情、梦想为主题的微电影,大多是自筹资金,往往是收不到回报。

  对此,我有四项建议。一是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监管监控平台。二是版权主管部门建立版权认证体系。三是呼吁传播渠道开分类栏目,便于受众选择。四是呼吁相关企业建立版权信息交易平台。假如能做到这些,微电影就能更健康、更有序、更繁荣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第03版:国际出版集团年报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分销视野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产业观察
   第08版:国际合作专题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非小说
   第11版:书评·童书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市场
   第15版:关注
   第16版:话题
探求微电影市场化中的价值洼地
俄罗斯电影加速海外拓展
中外电影合作论坛探讨本土化策略
北京动漫短片《鹰与鸡》入围斯图加特动画节
给微电影的4点建议
“五一”票房3.62亿元同比缩水15%
中国图书商报关注15给微电影的4点建议 2014-05-06 2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