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希望夺得这个奖项的是北海道公立函馆未来大学教授、人工智能领域先锋松原仁(Hitoshi Matsubara)。他目前正与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团队编写一个由机器人生成短篇故事的程序软件,“希望作品的质量可与日本‘日本短篇小说之神’星新一(Shinichi Hoshi)的作品相媲美”。主办方要求参赛作品由计算机软件编写,并且善于讲故事。
星新一是日本著名的科幻作家,创作颇丰,以创作长度仅8000字、篇幅仅4页的短篇故事享誉日本。他已发表的小说达1000余篇,于1997年去世。
松原仁希望借助于他对人工智能在创作应用方面的研究(Capriciou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 am a Writer)而编写出一套软件,该软件能够自动生成与星新一的作品旗鼓相当的作品。松原仁表示:“我们在分析星新一的短篇故事并寻找电脑如何产生新想法及由此生成故事的方式。”“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到明年年中将有可行的范例。”
日本并不是唯一开发这种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写作领域的国家,美联社也正在使用这项技术生成无需记者参与的数千篇金融报道。
一些其他的出版商则走得更远,2008年一本320页的小说由机器人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创作完成,由俄罗斯Astrel-SPb出版社出版;去年一个欧盟资助实施的项目“假如使用机器”(What-If Machine)也已启动,旨在建立一个软件系统,能够开发故事、笑话、电影、绘画和广告内容。 (江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