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微论“十三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金融来袭 大学社机遇几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背景链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强强联合、深度对接,对于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仅以出版传媒产业来看,在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过程中,许多大学出版机构多为轻资产运营,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对文化金融的探索更显得举步维艰,亟待改革突破。

  对于大学社而言,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路径与问题越来越清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与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大学社在发挥市场机制来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的对接时,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由“资源形态”向“资产产业形态”的转化,从而较好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与内在规律;二是如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怎样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为金融业产品创新创造条件;四是如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使政、银、企融资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目前文化传播的方式来看,“十三五”期间,通过互联网方式传播与运营文化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两年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影视娱乐行业市场化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影视版权为核心的娱乐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时期;在创意设计行业,我国创意产品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这两个行业极有可能成为文化产业与金融成功“联姻”的突破口。大学社找准文化金融的发力点尤为重要。谈到文化金融,首先应该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提炼出可以产业化的文化类型。除却影视、创意等市场化元素充分发展的领域外,文化企业,动漫、游戏、旅游等都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参考。

  在上述背景下,大学出版社或许应该聚力而为,加快文化和金融的有效对接,打造相关的产业平台,以推动发展。譬如,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推动文化与资本对接,通过投入政府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大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像对具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与银行等合作建设针对中小大学社融资的统贷平台,对文化企业开放绿色通道,优惠利率,统贷统批等。

  其次,大学社和行业主管部门还可以牵头打造文化项目孵化平台。譬如,建设文化创新工场,汇聚大学类出版社的文化信息流、金融信息流,在提供集约式空间服务的基础上,整合现有政府扶持、产业联盟、高校资源及专家顾问等,提供包括发展空间、投融资、公关、财务、法律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专业服务,根据大学社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针对性的贴身服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中的各类瓶颈。

  在文化金融中,大学社身为文化企业,其信用评估也很重要。为此,可以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社增强公信力、提升服务质量、推广信用产品。建立信用担保、信用评级、信用增进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投融资过程中的评价和担保作用,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完善信用激励机制,实现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大学社和行业主管部门还可以建议商业银行探索“文化银行”的商业模式。例如创新业务审批机制、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对文化企业服务专营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应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风险拨备、不良资产核销等差异化监管,提高风险容忍度,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发成本。大学社可以借助这些金融机构分析资金流动与走势。

  需要提醒的是,尽管近两年来文化金融的概念持续升温,但是大文化产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导致估值泡沫不断涌出,大学社对此应保持警惕。现阶段国内的许多大文化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产品还相当薄弱,就影视产业而言,如果相关的金融担保产品无法面世,整个行业就会处在作坊式的发展阶段。而艺术品行业则需要应对艺术品抵押问题,过剩的艺术家和未被满足的艺术品消费需求,就始终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在关键节点上为文化金融作出引导。而且在投资者看来,大文化产业中原创价值真正高的、很有价值的原创作品还不是很充足。很多影视企业、动漫企业、游戏企业的经营波动大,缺乏持续造血和创新的能力。此外,衍生产品运营能力比较弱,很多较好的文化项目,没有带来相匹配的价值。以动漫企业为例,有的公司尽管已经拥有较高品牌价值的动漫形象,但是每年的收益很低,主要还是因为衍生产品或者衍生产业运营能力较弱。大学社在遴选合作伙伴时需仔细评估其发展现状和潜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省会、计划单列城市新华书店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6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小说类/非小说类
   第07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财经类/文史类
   第08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科普类/社科类
   第09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童书类/生活类
   第10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教育类/艺术类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本期关注
   第15版:版权
   第16版:创意城镇
   第17版:2015大学社订货会专刊
   第18版:微论“十三五”
   第19版:调查报告
   第20版:广告
   第21版:优案推介
   第22版:调查报告
   第23版:绘本运作
   第24版:优案推介
   第25版:广告
   第26版:优案推介
   第27版:广告
   第28版:广告
   第29版:精品图书
   第30版:精品图书
   第31版:精品图书
   第32版:广告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面世
文化金融来袭 大学社机遇几何?
大学社掌门人微论“十三五”
大文化运营导航大学社转型
中国图书商报微论“十三五”18文化金融来袭 大学社机遇几何? 2015-10-13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