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调查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大学社数字出版不完全调查之四
~~~——大学社数字出版不完全调查之四
~~~——大学社数字出版不完全调查之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品与体验
——大学社数字出版不完全调查之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肖遥

  在新一轮的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学出版社的探索已经进入深水区。大学出版社产品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如今,在很多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不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部门,而是一种可以融入出版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的产品,是传统业务和新业务的融合。

  在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采访多家大学社,对其数字出版产品做调查,以供业界参考。

  研发数字平台 服务教学、科研等领域

  大学社的数字出版发展核心是搭建适合自己大学专业优势发展的数字平台,并根据学生、机构用户、学者的实际需求加以改进,将自己的内容资源转化为产品,再转化为服务。

  在海外,诸多出版机构已经实现了从图书出版到数字化平台搭建的转型,而国内的出版社尤其是大学社已经做出有益尝试,传统出版单位在开辟数字出版业务时,将自己积累多年的内容优势作为数字战略的立足点。数字平台方面,各个大学社拿出浑身本领,从针对学生的学习平台到针对教学、科研的平台,都已有成熟的产品体现。

  其中清华大学出版社最具代表性,清华社2011年开始进行智学苑教学服务平台(www.izhixue.com.cn)的开发,并于2013年正式运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智学苑教学服务平台全面运用数据技术,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过程支持,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平台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内的教材、习题、课件,使学科下的教学资源最大化共享。2014年,清华社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立项“基于仿真实训与学习过程管理的财经实务技能开发系统”,该系统的最大特色是将课程教学资源、仿真实训软件与考证辅导平台进行深度关联,为职业学院财经专业教学、实训、考证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系统特有的个性化全过程学习支持和跨平台的学习支撑,有效提升财经专业学生的实务技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清华社的另一产品是数字教学服务云平台,该平台统一归纳各部门积累的用户信息,并积极根据不用用户需求开发各类教学应用,以做到在同一平台实现不同的教学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华社控股了教育技术公司兆泰源合作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制作,创新研发了集数字内容和资源库的采集、出版、数字化互动教学和三维仿真训练为一体的“智慧出版教学平台”。智慧出版教学平台是一个碎片化知识点智能管理系统,能快速、智能地提供知识点管理和组合,通过高度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智能教学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O2O模式,实现新型教学体系和模式。

  天津大学出版社在数字教育出版方面开发了“卓越大学出版联盟高校数字教材协同出版平台”项目,该项目已经入选2014年度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今年4月底,该平台已经搭建完毕,正在进行数字教材征集和制作。另外,建筑邦全媒体平台于2012年上线运营,该平台包括了建筑设计类资源数据库、建筑设计领域社会化阅读社区、移动互联网APP书城、微信出版、电子书出版等,并与该社传统建筑设计类图书形成互补,目前平台用户15万余人,建筑邦全媒体平台阅读人数约50万人次/月,具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此外,南开大学出版社创立的南开教育云平台;厦门大学出版社开发的海疆学术资源数字平台;东南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江西高校出版社的陶瓷艺术产品资源服务平台都很具代表性。用户在进入上述平台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阅读相关信息,查询相关书籍或资料。

  做网站、APP 对接读者出版、文化服务等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了解图书产品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越来越多的读者会通过网站、手机以及其他终端来搜索阅览图书。因此,在传统图书作品发布平台之外,网站自然成了必要的补充。

  大学社依靠出版优势,精心打造互联网营销项目。例如清华社控股成立了图书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书问(bookask.com), 书问拥有自有技术,独立运营,是出版业最领先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媒体平台,立足于出版业,为出版机构和编辑提供免费的互联网内容营销和媒体宣传服务;引导用户在线试读、搜索和购买。目前提供的互联网营销业务包括内文搜索+导购、试读分发+接入、TMT媒体推荐+分享。截至今年9月份,书问项目已经上线图书200余万种,内文3万余种,其内容资源全部有授权。书问的合作伙伴以出版机构为主,还有媒体和电商。目前合作出版机构近100家,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力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金盾出版社、纺织出版社等;合作媒体10余家,包括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华书目报、中国新闻出版网、中国出版网、今日头条、百度学术、chinaso等;合作电商10余家,包括搜书院、新华图书网、蔚蓝网、广购书城、北发网、昆明新知、佛山市新华书店、云书网、阅淘网等。

  同时不少大学社还做出其他尝试,如江西高校出版社创建红店文学网和61幼教网。据悉,民间将画瓷称作“画红”,瓷器店称作 “红店”,画瓷人称作“红店佬”。前者是江西高校社挖掘整理景德镇陶瓷文化,弘扬千年国粹,推出的品牌项目,旨在挖掘与中国陶瓷有关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陶瓷文学架构体系,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于后者,江西高校社幼儿产品研发部门主要从事幼教教材、低幼读物等图书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编辑、研发、发行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构建自己的幼教信息平台或门户网站刻不容缓。一方面利用网站平台分级对信息进行便捷的发布、编辑、更新、审核等管理操作,展示相关幼教产品,传达现代幼教理念和最新幼教政策,促进幼教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该网站共享幼教系统内相关幼教教育资源,进行教材使用、师资培训等远程培训等。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必需品,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低头族”越来越多,针对他们的手机应用更是层出不穷。许多大学社针对学生喜好,开发手机应用。

  阅读APP已经成为移动阅读的必需品,许多大学社也参与进来。除了正常的阅读软件外,大学社集中出版优势和地域优势与技术商开发好用、好玩的APP吸引用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要开发富媒体电子教材,提供APPSTORE下载教学和学习。该类教材融入虚拟现实技术(VR),图文声像并茂,主要面向设计创意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还有词典APP:船舶工程、法律、质检、生物化学、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等英汉双向词典APP陆续上线,取得一定的收入。

  另外,据上海交大社副社长宗德宝透露,该社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了一些为某行政区域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向导、文化服务的项目,如“文趣闵行APP”。记者下载该APP体验到,里面可以查询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文化团队信息,并提供细致到社区的文化服务,便民利行。

  又如厦门大学出版社开发的鼓浪书苑阅读APP,鼓浪书苑是该社电子书平台,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好的厦大图书,并不定期推出限免活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发布的有声电子书城“阅享”APP,已上线电子书近200种;同时发布22种支持IOS和安卓双平台的单行本有声电子书APP。开发品牌外语图书移动学习APP,累计50余万用户。另外,建成基于二维码扫听扫看的流媒体出版平台,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已出版60余种复合出版物。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M+Book移动学习平台别具特色,M+Book即Mobile Multi Media Book,是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即通过图像识别与增强现实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中的多种媒体形式有机融合,使学生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基于媒体融合的M+Book已作为ISLI国际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列入2015年度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浙江大学出版社于第六届数字出版博览会获得“创新作品”奖的“立方书”项目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嵌入二维码的纸质教材为载体,将教材、课堂、教学资源三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与互动的移动互联,实现用户创造价值的UGC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省会、计划单列城市新华书店
   第03版:世界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6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小说类/非小说类
   第07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财经类/文史类
   第08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科普类/社科类
   第09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童书类/生活类
   第10版: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教育类/艺术类
   第11版:人物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本期关注
   第15版:版权
   第16版:创意城镇
   第17版:2015大学社订货会专刊
   第18版:微论“十三五”
   第19版:调查报告
   第20版:广告
   第21版:优案推介
   第22版:调查报告
   第23版:绘本运作
   第24版:优案推介
   第25版:广告
   第26版:优案推介
   第27版:广告
   第28版:广告
   第29版:精品图书
   第30版:精品图书
   第31版:精品图书
   第32版:广告
部分大学社数字出版项目
产品与体验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调查报告22产品与体验 2015-10-13 2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