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研究》一书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著作。
○杨学成(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农民最核心的利益;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各项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推进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是当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最基本的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农民的就业和生活应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农民可依赖的最主要的物质资源就是土地,土地的不动产特性为城市的技术、资本等向农村逆向流动提供了契机。在当前土地制度约束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可以实现农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实现城乡产业对接和农民非农就业。农民就业模式改变加上农村宅基地流转还可以引导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实现农民居住转型。因此,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型路径,是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研究》一书,从经济学视角审视21世纪新农村和新农民问题,从历史演进和新常态背景中把握中国特色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规律,将农村土地产权与劳动力产权联系起来,提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的政策建议,为农村“三块地”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就业问题研究领域的一部有鲜明特色的成功之作。
该书紧紧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作为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著作,科学地界定了农民就业转型的内涵。作者还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农村政策导向,构建了农民就业转型导向的“二托一”( 即以福利增进为中心、以稳定就业和市民化为基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该模式将农民就业转型与城镇化关联起来,有助于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轨。作者还从理论上解释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变的互动关联关系,揭示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变的规律,为农民就业问题的破解寻找突破口。
该书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模型诠释了城镇化中农村工业化、土地流转、农民就业结构以及收入水平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路径;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了相关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通过政策模拟,从备选政策中甄选出最优的政策安排,提高了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和预期成效。作者还采用大量基础数据进行研究。本书通过对国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地区的实地访谈,了解各地实践经验。访谈地区涉及北京、天津市相关涉农区县、重庆和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综合实验区、广东深圳、浙江嘉兴和安徽芜湖等土地流转先行先试地区。
最为难得的是该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要因时因地,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建设用地自主流转、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还要借助政策干预,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质量提升协同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贯彻“多予不取”福利原则,以产业聚集、土地流转与人口集中相结合,以小城镇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农民市民化和就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