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方出版社在京举办“龚鹏程作品系列”出版座谈会。《龚鹏程作品集》包括《鹏程问道》、《国学十五讲》、《中国文学史》、《华人社会学笔记》等近20册,涵盖了龚鹏程近几十年来的主要著作。出版座谈会上,乐黛云、温如敏等学者回忆了与龚鹏程的交往故事。
在交流过程中,龚鹏程透过自身作品,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治学经历和为学感悟。以此次推出的《鹏程问道》为例,龚鹏程提到这是此前《四十自述》的修订本,“正如题目所示,它是在讲我求学问道之过程,少年如诗,用思成学,而渐渐历事涉世,遂参与历史,故分为诗、思、事、史四卷。彷徨在人生途上的有志求学问道者,不妨一看。”
此次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新著《四海游思录》则是近20年龚鹏程在大陆行走的思想实录。龚鹏程表示,“我早岁致力于学术;三十左右参与政治,希望经世致用;四十至五十主要在台湾办大学;五十后移居大陆复兴中华文化;各有阶段。《四海游思录》是我来大陆以后的记录。文字记录,当然如网捞水,只剩了点生活上的水珠,供人缅念。但十几年以来,四处行旅,讲学伴偕着嬉游,志业混杂了人情,哀乐无端。个人之悲欢与当今社会之观察揉合在一起,或许也是值得参考的。”
会议上,龚鹏程还谈到,近30年来大陆变化之大可谓“恍如隔世”。其变化,是巨大且快速的,因此概括与总结十分困难。幅员又广,区域差异极大,所以也并不能笼统地说出与台湾的异同。“在这方面,我主张做较细致的分项比较,甫出版的《华人社会学笔记》及即将出版的《文化人类学笔记》都在提倡这种分区分项、注意内部多元异质性的研究。”
此外,东方出版社新出版的图书还包括《龚鹏程讲儒》、《儒门修证法要》等著作,立体分析了儒学的各个侧面,并谈到了儒家面临的危机。龚鹏程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新儒家的看法,其认为港台新儒家如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及其弟子辈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曾昭旭、王邦雄等人,是近60年间最重要的中国哲学诠释群体。其成果是80年代以后大陆重新接续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因此是现今仍不可忽视或跳过的。同时,他们的学术关怀在于如何会通中西文化,如何与现代民主自由体制结合,所以目前对各界学人也还具有参考价值。“我很尊重他们,也很肯定他们,对于眼前某些不太了解他们就急着想摆脱或超越之的人,颇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