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背靠上海图书馆,其除收藏大量的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还拥有丰富的音乐文献资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上海图书馆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唱片资料专藏组(唱片组),开展唱片整理、研究工作。以粗纹、密纹为主的老唱片至今已累计藏有20万余张,来源更涵盖将自家收藏无偿捐赠给上图的越剧名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评弹表演艺术家蒋玉泉等。在上图的馆藏唱片中,外国音乐约占2/3。中文唱片则以戏曲为主,仅京剧唱片就有6000余种,其中包括谭鑫培以60岁高龄首次由巴黎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洪洋洞》、最早的中国歌剧唱片《兄妹开荒》等。作为一家公共图书馆,上图在音乐文献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让更多人认识、接触、使用这些宝贵的音乐文献,在出版形态方面,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采用纸质版和数字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读者对象方面,以专业读者为主,大众读者为辅。
又如,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以修编民国时期音乐文献为契机,每年开展相关主题的论坛及工作坊,已相继完成“萧友梅手稿计划”、“李四光手稿计划”、“丁善德手稿计划”等民国时期重要音乐文献的整理。上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历时五年编纂完成的《民国时期音乐文献总目》,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上音馆藏为基础,深入考究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历史资料,编排分为图书、乐谱、唱片、期刊4类,其中唱片部分收录了百代、百歌、宝利等25家唱片公司的1600余张唱片资料。今后上音馆的工作人员将根据这个目录按图索骥把里面的资料都整理成数字资料,建立数据库,原件修复后作永久密封保存等,至少要用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