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悠悠园林史。中国园林留下了众多、辉煌的园林实例,但因历史的久远、朝代的更替,战争的损毁,人事的变更,等等原因,加上中国园林造园的素材易损的特性,故能保存至今的园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想要一览他们的风姿,唯有在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去细心地搜寻。
《中国园林年表初编》以年表的形式,对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园林,进行了时间上的排序。全书分为11章,以时间为纵轴,从先秦到1949年止。每一处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观园林、公共园林,都对园林创建的人物、时间和园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全书共收录园林个案5000多处,可以说是对中国园林历史的一次大梳理,更是一次大补充, 对中国园林史学的深入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园林年表初编》的作者刘庭风历时14年,潜心于中国园林年表的编撰工作。他在后记中提到的“三部曲”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他这些年的工作轨迹。
1.读万卷书:为了收集各方面的园林资料,除正史之外,还收集了很多的志书(地方志和园林志),以及园林志方面的出版稿和油印稿。另外,《中国园林》 等杂志陆续刊载的各地园林史迹文章内容也囊括在内。
2.行万里路:作者考察了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地级市和约一半以上的县城。每至一地,就将当地的风景、名胜、古迹、城市和村镇建设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收集整理,最后编织在年表一书的字里行间。
3.编万字文:15年间,他带领他的十多个研究生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终于完成160多万字的书稿。其间几经修改,补充完善,终于有了现在的这本年表初编。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 系统性:从历史的纵向梳理了有史以来各个时期存在过的园林个案约5000多个。
第二,客观性:从资料的内容上,重点选取并突出园林建造的时间、人物及园景这三大要素。
第三,参考性:书中列出了资料的出处及相关的参考文献,书后集中列出294项参考书目(包括相关的论文)等,可作为工具书查阅参考。
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这些年来,我亦伴随着刘庭风教授的脚步向园林之“苑”迈进,学习了不少园林方面的知识,也深深地感到这本书的重要。该书非常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师生、考古工作者以及古建园林的施工人员等作为工具书阅读和参考。一书在手,慢慢地翻阅,犹如行走、荡漾在中国园林的历史长河之中,不仅欣赏美妙的园林景观,还可以品评精美的文字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