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滴滴”能改变未来中国什么?
《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程维、柳青著 张晓峰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7月版/58.00元
  关键词   竞争  创新  分享

  该书用独到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揭示世界级分享经济平台滴滴出行创造性实践的智慧与指数级成长的秘密,解剖了分享经济2.0的新形态。

  ○胡艳丽(书评人)

  商界造英雄,踩着无数失败者的背影强势崛起的幸运者多有与众不同之处。在阿里战京东、支付宝战群雄、微商战电商风起云涌的同时,在交通出行领域,一场关于资本与市场的搏杀悄然进入白热化阶段,滴滴、快的、易到、优步,一众出行平台企业战斗正酣,它们将商战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场景经济,推到了分享经济的新阶段。

  滴滴是如何炼成的

  由程维、柳青等滴滴一众当家花旦联合著述的《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在新概念、新思维的掩映之下,重现了那一段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竞争者“九死一生”的分享经济商战大戏。剧中的“主人公”滴滴,前半场是仗剑独行侠,中场和快的上演了一段“不打不相爱”的世纪佳缘,下半场则在琴瑟和鸣之后,衍生出包括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试驾在内的一系列子业务,成为一家一站式解决用户出行需求的优质平台企业。

  回首过去,在2012年9月滴滴打车APP上线之时,全北京只有16位出租车司机在线,而至2015年,滴滴用户规模已超3个亿,订单总量突破14亿单,而滴滴也由80万创业资金发展成为近200亿美元估值的巨型独角兽企业,是中国乃至世界分享经济领域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滴滴是如何炼成的?其实在滴滴看似顺风顺水,迅速成长的背后,有着不亚于马云创业、PayPal突围的艰难历史。政府部门的默许、出租车司机及第一批“吃螃蟹”用户的信任,都来之不易。在事业起步阶段,滴滴还曾请人专门打车,以留住那些抱着试一试心理尝试打车平台的司机,而在一些城市,滴滴及一众打车平台企业也遭到监管者的严厉打击。从举步维艰到取得从技术到市场的突破,以及迎来监管层政策的松动,滴滴可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任何一个关口的突围,处理不慎,对于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来说,都有可能遭遇倾覆之灾。

  尽管出行平台为人们带来了出行便利,但其在运行之初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对司机资质及车辆标准缺乏统一标准,以及对旧有秩序造成的冲击等,但任何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都绝非完美,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它的提升和发展空间,而其对传统行业的倒逼甚至是颠覆,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从相杀到相爱的旅程

  2014年初,在40多家打车平台企业处于胶着拉锯战之际,滴滴成功接入微信支付,傍上互联网中的龙头大佬兼新生支付翘楚,营销攻势自然倍增。腾讯的强势,便在于其覆盖全国的客户资源,可以便捷转化为滴滴的潜在客户。就在滴滴似乎胜局已定之时,快的打车绝地反击,联姻支付宝强势反击。截至此时,这已不仅仅是滴滴、快的之间的一场强者对决,更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这对欢喜冤家间的又一场势均力敌的“圈地”大战。书中显示,在这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烧钱大战中,滴滴、快的,累计烧掉了20多亿元。结果颇富戏剧性,国内出行领域的两强选手最后选择走进“婚姻”的殿堂,双剑合璧,且由于发展理念、企业文化的极度相近,他们顺利度过了磨合期,形成了真正的强强联合。

  当然,战争不会随着两强联手而偃旗息鼓,来自国际竞争对手及市场后起之秀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用滴滴创史人程维的话讲,这是“生死时速”的较量。笔者以为,竞争对于市场而言是最好的清洁剂、润滑剂以及加速器,没有这些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领先者会疏于产品的创新以及对客户的服务,对于企业而言,竞争者是最好的教练、消费者是最好的导师。不论是交通出行领域的滴滴、优步、易到,还是改写中国人消费习惯、支付习惯的阿里、腾讯等行业大佬,他们今天依然保持健康活力,在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上保持强势的动力之源恰恰就来自于市场竞争。如果市场有一天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那将是消费者的劫难,也是垄断者最后的墓志铭。

  分享经济如何改变世界

  作为一种新生的商业模式,分享经济并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腾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是分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而该书作者团队给出的定义是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笔者以为分享经济的灵魂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让人尽所能、物尽所用,高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很多社会疑难杂症提供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借技术、平台之利,同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东西,比如,除了有形的房屋、车辆、机器设备,还可以是我们的智慧、知识与时间,且这种分享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分享的效率更高,供与需的匹配更合理,以此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技术与时代赋予我们的“分享经济2.0”。

  在政府层面,中国总体对分享经济及创新企业持宽容态度,正如对互联网金融般,总体允许其“搅局”、“试错”,哪怕是在出了一些混乱的前提下,依然给予其自我完善与改进的空间,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指导下,借力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分享经济也将迎来新一轮改革红利。在社会层面,分享经济为人们提供了面向未来的一种家庭型“轻资产结构”模型,它更适合“四海为家”“居无定所”的年轻一族,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可满足人们求新求变,在全球范围内迁徙的未来生活习惯。而在文化层面,这将是对基于传统的守土为家,“有恒产者有恒心”观念的一种挑战,资产在未来仅仅是一种可供提供服务的载体,而不再是固着在所有者身上的安全保障,人们重新回归到对人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将精力用于资产的囤积上。

  可以预言的是,分享经济将改变的不仅仅是旧有的商业模式,还有人们未来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此时,正是分享经济破冰,初试牛刀的始发期,伴随人们思维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及社会技术的指数化进步,分享经济也将迎来指数化成长的春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教装文创多元专题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传媒中国
   第08版:行情报告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非小说
   第11版:财经
   第12版:社科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一线实战
   第15版:金牌经理
   第16版:个性书店
首部解读互联网消费金融专著面世
“滴滴”能改变未来中国什么?
暑假,带本书和孩子一起去旅行
二胎放开马寅初再成热议焦点
中国图书商报财经11“滴滴”能改变未来中国什么?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