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如何保护与复苏原生态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已成为建设创意乡村的重要内容。
6月16日~18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开始吧&借宿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在贵州台江县开幕。秉持“在村里开大会”的宗旨,该论坛分别在交宫村、红阳村和长滩村三地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县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国内建筑设计、旅游规划、乡村实践领袖等方面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委会副主任罗德胤在峰会上提出,乡村的激活最重要的是创意,创意让传统与现代互动起来。挖掘乡村特点,用通俗的方式普及乡村的文化价值,使它能够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创意乡村的最大意义所在。
据了解,峰会设置了综合、文创、民宿、和扶贫4大板块。与会者认为,在打造创意乡村的过程中,既要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也要尊重百姓发展的愿望;既要满足村民的物质需求,通过改造植入产业,增收致富,也要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建设相关活动场地,达成价值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活动,让村民更加和谐地生活。“最重要的,是通过在村落设立生态博物馆、传统艺术工作室、文化沙龙等形式多样的乡土空间,培养年轻一代对本村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让年轻人回到农村,建设家乡”。
在此次峰会中,民宿、电商、古村落保护成为参会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其中,创意民宿作为一种先锋业态,已逐渐成为沟通都市与乡村、现代与历史的桥梁,既需要做到让客人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服务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细节,更肩负着用创意带动周边业态的重任。来自全国各地的7位民宿主人分享了各自在乡村经营民宿的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和痛点,包括土地政策、人才缺失、文化氛围、政策导向等。
安徽半汤商学院院长陈民利分享了安徽合肥三瓜公社通过电子商务驱动创意,为乡村注入活力的经验。他表示,公社对安徽巢湖的银鱼丝、花生等农特产品进行了二次开发加工,如文创包装设计、产品营销等,通过淘宝、京东、微商城等渠道授权分销,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对乡村的美化和田园的打造,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在乡村的路边小店经营农产品,成为线下体验店,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此外,公社帮助村庄引进电商机构,如微创联盟、京东馆、甲骨文科技等,在村里打造了创客中心,让年轻人在村庄也能进行创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分享了对贵州布依山寨108座吊脚楼进行梦想改造的过程。如为蕴藏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设置专门的乡土空间、将废弃沼气池改造成传统陶艺工作室、将旧宅改造成酿酒坊并增加了品酒空间,同时设置了公共的锦绣坊。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左靖则讲述了他在贵州茅贡古村落,如何通过打造艺术中心和生态博物馆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经验。
与会者一致认为,挖掘村落传统并将其特点不断放大才是打造创意乡村一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