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3年开始从事旅游规划工作,十几年间走过的村子在5000个以上。但我找不到一个愿意留下来的村子,因此感觉很痛心。2015年,我来到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西山村,这里的浮云有千般变化,我决定留下开一家民宿。我们希望客人住在浮云牧场的时候,推开窗户,可以居高山之巅,看云海万象。
民宿的创意成为乡村建设的突破口,但创意往往也意味着不易抵达。浮云牧场活下来已经快一年了,为什么用“活下来”?因为太不容易,首先我们的选址打破了民宿应该距离都市圈两三个小时车程的铁律。浮云牧场离成都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如果堵车至少四个小时以上。当地领导来视察工作,都说以前从来没来过这个地方。其次民宿的海拔有2700米,山上只有夏冬两个季节,除了七八九月之外常年积雪,而且一雨便是雪。动工的时候,副县长来了,问我们要干什么,我们都不敢说在建民宿,因为没有人相信能在这里做民宿。我们只好说养点牛羊做牧场,他们就同意了。当然后来我们也确实成立了一个养殖场。
创意乡村的实施要从大家有共同利益的地方开始做工作。我们共有26名员工,其中21名是当地的羌族村民,大部分都是建档的贫困户。一开始招聘进来什么都不会,先要教知识,学会怎么接待游客。另外民宿游客吃的食物,我们全部在员工家采购。在开业的300多天里,我们共接待了8500多名客人,他们对于所有山上的土特产都很感兴趣。今年我们帮羌族员工家里卖了5000斤的车厘子,还接了一个活儿,要帮一个扶贫村卖掉12万斤土豆。员工会主动告诉我们,家里有什么东西想卖,这样他们在民宿打工,也可以同时做销售,这种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
好的创意可以改变村民的想法。浮云牧场给西山村带来了客流,因此村民们也开始修农家乐。羌族的房子很漂亮,改造出来后每天收七八百块钱没有问题。但有些村民就为了图便宜,在一个月之内粗制滥造了5间房,每间房三四百块钱,这使得局部区域的感觉很差。为此,我们特地派了一名本地的合伙人,和他们一家家进行沟通调解,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好接待,比如要有卫生间、电热毯。慢慢地,他们开始变了,逐渐明白怎么做旅游。现在村里有6户农家乐,每户都能赚钱。其中有一家是贫困户,从银行贷款5万元修了农家乐,国庆7天就收回了成本。他特别高兴地跑上来告诉我们他赚钱了。这离不开我们主动地调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