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升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经过一段时期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正在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承担着为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的使命。
在业界看来,中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困局,其症结之一在于协调失衡:经营主体单打独斗的运营方式,势必造成运营效率低下;客观存在的市场潜能,在适当条件下的急剧释放,面临旅游接待量迅速扩大的态势,“小而散”的经营主体难免会在逐利驱动下忽视环境污染问题,而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随之也造成游客乡村体验质量下降。这样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并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存在。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陈觉的《乡村旅游绿色供应链及其协调机制构建:前后台结构视角》,就是这样一部直面问题、创新探索且给人以积极启迪的著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必须把“三农”由“问题”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平台,兼顾作为农村自然依托的“绿水青山”环境得以永续传承(再生)、农民和与之相关者的综合利益得到合理有效的保障(共生),以及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自身科学发展规律向现代服务业提升转型(自生),从而超越狭义的自然生态观,在多元整合层面达到统筹协调过程所指向的复合生态绩效。
该书的价值在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交融。理论上提取旨在助推企业间系统关联的“供应链”理论和服务业的“前后台结构”理论:对前者予以改造,注入旅游业态元素和绿色环保元素,形成“旅游绿色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概念;对后者则着眼于服务流程解构和重组,首先是基于大量研究资讯归纳和实践经验总结,将乡村旅游服务的前台和后台作了整合性解析:一是集约化的服务共享中心(前台)的商业经营模式,有助于精准定位顾客群体,提供具有更高体验价值的服务交付系统;二是集约化的后台运作,可以更多地采取环保措施,以有效保护乡村自然环境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实践领域方面,以案例为支撑分别对浙江长兴县水口乡以及象山县茅洋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在田野调查所搜集的资讯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调研过程安排、数据处理的信度和效度确认、分析框架搭建以及构念和编码确认,显示出细致、全面和规范的特点。
该书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纷繁表象中,实地调研、抽丝剥茧,探析出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综合性因素;并提出了具有执行性的策略与建议,可为解决乡村旅游中效率、环境与质量这个多难问题提供参考。
该著作研究主题落实到乡村旅游的“生态管理+绿色经济”的路径研究,理论核心集聚在基于前后台分离的乡村旅游绿色供应链的结构模型,而其深蕴的却是生态系统追求整体协调(以实现最大化的综合绩效)的管理学精粹,由表及里,从具象到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探析出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综合性因素,并提出了具有执行性的策略与建议,这正是其学术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