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晖
作为苏州籍作家,何建明曾写下《我的天堂》和《江边中国》等报告文学作品,深情抒写家乡的历史巨变。近期出版的新作《万鸟归巢》则是作者又一部致敬苏州的长篇报告文学,此次再现的对象是“新苏州人”,即落户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作品以“万鸟归巢”作比,形象化地描述了近20位“海归”人才的多彩故事,力图以此代表数万“海归”扎根园区热土、留学报国、心怀梦想、追求卓越的坚毅行为和精神高度,演绎新时代海纳百川的中国气派。
作品以5章内容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海归”人才予以“特写镜头”式的分类书写,再现这些“飞鸟”何以“归巢”的因缘际会。也同时形象总结园区得以使“飞鸟归巢”的诸多堪称“软实力”的经验,譬如充满信任感的管理品德、市场经济的国际化、产业链的便捷高效等。
“金鸡湖上的‘苏州鸟’”一章主要写三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海外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丝丝如锦绣”一章再现的是5位出生于中国北方的海归故事,他们在光电、纳米、机器人智能等方面创造了骄人业绩。
如果说,作品前两章主要聚焦“新”“老”苏州海归,那么,“‘芯’归姑苏”和“药谷与药神们”两章则分别侧重再现海归们的“顶天立地”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顶天,即“瞄准当今世界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水平”,立地,即“以接地气的发展形态,造福当地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在作品的最后一章“你好,金鸡湖”里,作者描述了园区的体育赛事、新型大学和芭蕾艺术等,力求生动地展现园区之巢的温暖诱人。
从以上所再现的故事中,我们欣然读出了苏州故事、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苏州相比,这是新时代新苏州的卓然亮相,而以海归精英为代表的新苏州人是其中最为闪耀的光点,他们为古老苏州焕发新容,为现代苏州添力赋能。作为雄鹰一般的“飞鸟”,海归们大多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和地位,回归祖国怀抱,最为内在的根由就在于其作为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而支撑他们踊跃“归巢”、安居乐业的动力,还来自于苏州园区已经成为其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创业乐土。当然,世界眼光是使这一群体能够联通中西、领潮流之先、占据世界科技最前沿的最大优势。在海归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苏州园区形成了与世界科技先锋同行,以纳米新材料、生物制药、智慧制造等为代表的“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彰显出21世纪中国与世界同频共振、领先发展的强劲趋势。
“巢”即“家”,是温暖、幸福之所在。“苏州园区就是一座大‘巢’,一个巨大的成功的‘巢’!”通过作品我们看到,苏州工业园区筑巢引鸟,有制度的保障、有品德的温馨、有生态的优美,内外兼修的“巢”,引无数海外精英“飞鸟”投入其怀抱。“这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气候与人文社会皆和善温良、风调雨顺,少有疾风骤雨、雷霆冰雹。”海归们也乐意以园区为家,在园区安家,自觉为“家”服务。“如果姑苏是‘天堂’,那么园区就是‘天堂’中的‘天堂’,谁能不爱上它呢!” “万鸟归巢”带来了多方共赢——地方政府全方位支持,推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海归乐在其中,实现人生价值;百姓广泛受益,幸福指数攀升。这一切既是令人感佩的事实,也有赖于作品的真实传达。这种传达绝非干瘪的文字与数据堆砌,而是熔铸了浓郁的诗意。除书名外,作品里面的诗意表达可谓比比皆是,譬如对金鸡湖的描绘——“恬静的天气下,金鸡湖的水面似平镜一般,将头顶的蓝天白云‘复印’得宛若真实;微风轻拂,她荡漾着悠扬旋律般的波纹,仿佛将莎士比亚最柔情的诗篇藏在其中而缓缓地向相知的有情人倾诉与吟诵……”将诗意投射于具有刚性气质的工业园区,其互文性尤为凸显。在我看来,这种诗意既是作为报告文学艺术表达的应有之义,也是在宣示海外中国精英“万鸟归巢、万川归海”之于当下苏州、长三角,甚至是之于当下中国发展与复兴的深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