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婧
2022年6月,亚马逊Kindle官方宣布,将于一年后结束Kindle电子书店在中国的运营。从一款爱书人士人手必备的“阅读神器”,到人人调侃的“泡面神器”,再到如今黯然离开,Kindle的退出是否意味着数字阅读和数字出版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好消息是,Kindle的退场,更多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受到了国内电子阅读器厂商的“围剿”,后者除了能够安装微信阅读、豆瓣阅读等国内读者常用的阅读软件,还具备分辨率更高、无频闪、处理速度更快等优势。
而与Kindle的退出相反,我国的数字阅读产业近两年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根据《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行业整体营收规模达415.7亿元,其中大众阅读占比约73%,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并且用户已经养成了成熟的付费习惯。对于此时正在数字出版领域加大投入的传统出版社,电子书市场的变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与纸质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具有出版便捷、价格便宜、盈利模式多样、阅读体验丰富等特点。其在市场上的分类与传统图书出版分类无异,但因表现形式不同,文学类图书最适合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童书则正好相反。至于旅游类图书,在电子书商店中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只是简单地将已出版的纸质版转化为电子版,并没有突出自身的特点。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是国际知名的旅行内容提供者,自2012年起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携手,在中国大陆打造中文简体版的“孤独星球”旅行指南,至今已出版超过300种图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从2015年开始探索电子书业务,第一本“孤独星球”电子书于2018年上市,至2022年7月,该系列电子书已经上线了87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在电子书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放大自己在电子阅读器上的优势而缩小劣势,是出版社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以“孤独星球”旅行指南为例,其纸质书最大的优势就是全面,比如《日本》,厚达1008页,而这样的厚度显然并不适合简单粗暴地直接转码为Epub文件,也失去了电子书阅读方便的优势。因此,编辑考虑到旅行者的习惯,将其拆解为《京都》《日本中部阿尔卑斯》《关西》《冲绳》4本,舍弃原书的“全”,保留了电子书的“精”,也更符合读者实际需要。
同时,由于电子书具有搜索和跳转方便等优势,编辑在将纸质书转为电子书的过程中,为其增加了不少链接,方便读者在使用中直接跳转到某张地图、某个列表或某幅图片,省去了来回翻找的麻烦。
出版社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营销。“孤独星球”旅行指南纸质版已在旅游图书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其标志性的“蓝脊”深入人心,但是在电子书市场中还十分年轻。为了将纸质出版物的读者转化为电子出版物的读者,并通过电子书吸引新读者,出版社在开发电子书时采用了两个策略。
策略一是紧跟时事,电子书依托现有图书资源制作,制作周期较短,流程灵活,可以根据潮流热点和旅行季节有针对性地上市,比如夏季推出《西藏318国道》,“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时上市《丝绸之路中亚段》。
策略二是采用新颖有趣的营销手段。在Kindle尚未退出中国市场时,出版社曾联合亚马逊推出了3套盲盒,包括83本旅行指南,除了每套必中的3~4本书,还有24~26个神秘目的地等待读者来解锁,由于盲盒这种形式广受年轻读者欢迎,这三套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营销模式未来也可以用于京东、当当等电子书商城。
因此,Kindle的退出并不意味着电子书的没落,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满足读者在数字阅读时代的新需求,并在这个新兴市场中站稳脚跟、走得更远,才是传统出版社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