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鹭鹏
中国古诗词的阅读鉴赏,其来有自。古代诗话词话甚众,且精妙绝伦,为诗词鉴赏提供了直接的范本。现代学者中擅长诗词鉴赏的名家也非常多。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鉴赏系列,曾一度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必备书,对诗词传承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侯凡跃博士《试上高峰窥皓月——中国古诗词的形象与形象阐释》,也与诗词鉴赏和传播有关,且有新意。
该书第一个特色,也是最大的尝试和突破,是首次提出“古诗形象学”理论,围绕这个理论展开鉴赏实践。这对于古诗词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的书写,都有启发。该书立足中国古诗词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土壤,结合接受美学、形象学、诠释学等理论,提出“古诗形象学”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接受史传入中国后,为古代文学研究带来很大启发,学界也出现很多优秀成果。接受史研究的关键是后人如何看待前人,目前学界的接受史专著大都集中于特定诗人,若将很多关于特定诗人的接受史书籍放在一起,会成为简单的叠加,成为后人对很多前人的评价综合,对诗史形成与传播的整体性研究作用有限。古诗形象学,借鉴形象学的精髓,不仅特定诗人有形象,诗派、作品和时代也是形象,该书拓展了形象学“异国”视角,而关注“异代”维度,关注的不仅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更关注后人对前人的主动建构。古诗形象学,不是宏大叙事层面的国家形象,而将古诗形象视为系统整体,让历代人对前代诗人和诗作的评论从散沙状态凝聚成一有机体,研究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播与接受。这种方法和路径有打通思想史、文学史乃至美学史的意义。
该书的第二个特色是将理论付诸鉴赏实践。文学理论的出现与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甚而创作文学。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多少有点屠龙之术不能落地的遗憾。该书将较大篇幅放在古诗形象学的实践上,择取的是在诗歌史极具影响力的年代、流派、诗人、诗作,寻绎这些“形象”是怎样的,怎样被建构的,从鉴赏维度对古诗词进行深度剖析。读完这本书,一部中国古诗词史(包含前人和后人)就展现在眼前了。
该书的第三个特色是突破传统鉴赏语言过于简练且以言辞为主的做法,将重心放在诗词的情感上。作者下笔生动,将每一首古诗词,甚至每一位诗人,都演化成一幕幕情感大戏,发掘内在情感理路,寻求跨越时代的共鸣,这是诗词鉴赏的终极目的。寻求独特的但也更具普遍性和恒久性的情感,无疑为接受和传播古诗提供了新的维度,是现代后现代情境下情感缺失的极大慰藉。传统鉴赏,喜“情景交融”“意境悠远”之类笼统描述词,虽简练,但难免雷同。该书无疑提供了全新的鉴赏视角,呈现让人耳目一新的鉴赏水准。
作者有多年营销和讲师经验,非常注意语言的效果,加之出众的文笔,让整本书粲然可观。极具思想性的优美句子,在书中随处可见。
当然,由于“古诗形象学”是首次提出,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古诗形象学的建构方法、古诗形象学与接受理论的本质区别、明清时期古诗形象的代表性问题。该书由一人独立完成,在文献方面,显然还可以下更多功夫。好在作者年富力强,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