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文化
■何 强(福建新华发行集团)
新华书店是从延安走来的文化品牌,深耕图书发行事业86周年,是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精神家园。但近年来面对渠道大变革和消费数字化,图书发行模式也迎来了变局。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一般图书线下市场规模较小,面对传统电子商务起步较慢、供应链基础较弱的局势,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调整重置发行范式,全力发展数字经济,锻造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并未执着于传统电商的低价战略,而是聚焦读者文化消费诉求,通过文化内容赋能,提升平台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走好福建新华特色的发展路径。
以新促质 锚定方向目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新促质”,映射到文化领域,如何用科技创新赋能新型生产力要素的迭代突破,实现“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对称,推进文化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和延链,成为了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中之重。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抓住两个破题关键点,一方面把握“新”的内在要求,从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制度“多位一体”焕新文化产业链;另一方面寻求“质”的重新定义,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先进生产力。
集结“新”劳动者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根基,团队是“新质生产力”的智力支撑。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分“两步走”,先是组建熟悉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的技术团队,其中包括部队转业的、大型国有信息产业集团的IT人才,后是吸纳能够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不乏具有民营图书传统电商、兴趣电商经验的实战型精英,以及来自广电网络、广播影视、人民网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者。
通过“项目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绩效导向的激励方式和分层次进修的培养途径,储备具有跨界视野、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
进化“新”劳动资料 启动服务新模式
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新型劳动工具,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基于文化产业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趋势,积极掌握数字化等新型劳动工具,并结合读者文化阅读的实际需求,运用好新型生产工具。
在技术层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围绕“智慧新华”建设,灵活运用通用技术,做好补短板、筑长板的基础性工作,搭建门店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流程再造,焕新业务管理系统与仓储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提供支撑保障。业务系统支持图书、文创、餐饮等多业态管理。
在产业层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多措并举布局未来战略性产业。一是2022启动了“福建新华书店·悦读驿站”项目,使得线上线下联动、文化消费融合的设想变为现实。新华书店门店可以在线上进行个性化表达,策划营销活动,推荐优质图书,解读“家乡的故事”闽派文化,延伸传统门店的服务范围和内容;读者朋友可以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进入线上阅读体验空间,漫游线上文化商品货架,阅览超过1.5万种的图书信息,能了解线下网点的艺文活动信息,体验嵌入式、场景化的公共文化服务。2023年1~12月,读者在线上平台累计消费超过1656.41万元,点亮数字文化空间。二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员管理系统,发布会员积分体系,开通会员专享商城,策划会员营销活动,升级会员文化体验的独特感,全年锁定会员储值超1500万元。三是2023年3月启动多元文创业务,开辟文旅融合数字化的路径,开辟全国第一福文化书店——“福书轩”实现营收120万元。四是2023年9月份入驻省政府采购网超平台,以图书发行“七进”业务带动产品销售,拓展优质政企客户资源,才上线3个月,实现办公用品交易额超180万元。
发掘“新”劳动对象 开拓传播新思路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对象,主要包括新发掘的具有文化意义的内容,以及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
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深耕内容创新,持续发掘、创造并呈现具有文化意义和独特价值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2022年推出全新阅读品牌“我们正在读”,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充沛的创造力,深入挖掘图书亮点内容,策划图书推荐短视频,用直击读者诉求、有价值的内容引发共鸣。目前已逐步形成覆盖3个社交平台、运营9个账号的品牌矩阵。同步布局兴趣电商,陆续开通抖音小店和视频号小店,通过内部自播矩阵和外部达人合作双轮驱动的模式,分别聚焦少儿图书、社科类图书的垂类营销,为读者提供优质、实惠的图书线上零售服务,今年共有超过1600万名读者浏览抖音书架,140万名读者访问小店店铺,图书在线销售170.30万元。
在数据要素转化方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结合“百家万品&全员营销”项目作了一次有效尝试。项目初期以选品为主导,推出系列主题书单,借助超过2500名员工的私域渠道,发布图书宣传物料,后期借助数据沉淀、采集和分析,洞察福建省域读者的阅读取向,快速响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数据驱动-需求驱动”的相互补充与印证。新年来临之际,《敦煌日历》的上线受到了读者朋友的喜爱,一个多月时间售空5000多套,为后续节庆营销提供荐书新方向。
塑造“新”生产关系 重构阅读新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新型生产关系的塑造与调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数字化项目的逐步开展,让读者更真切地感知公共文化服务的蝶变跃升,更自然地适应文化数字化的新生活方式。
一方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将所有数字经济业务整合至一家下属子公司,提高项目联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项目带动,在技术路线、底层逻辑、经营思路方面加快探索实践,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逐渐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的风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共同推动文化产业标准体系、行业范式的完善。同时在政策指引下,在市场驱动与繁杂程序的博弈平衡中,加大与高校、民营企业合作交流的力度,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以资源整合扩容文化市场空间,推动文化与旅游、时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福书轩”自有文创品牌;以开放合作催生“文化+科技”模式创新,依托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开文化消费新场景,运营“新华链品”数字藏品平台,让科技与文化碰撞出灵感火花。
诚然,技术创新的突破、劳动工具的磨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劳动对象的拓新、生产关系的调整更是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还将继续强化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和战略支撑力,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编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网络,力争引领未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