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民阅读 四川大学 读书会
■康莉蓉
2024年春,“明远读书会”进入了第6个年头。这是四川大学图书馆利用四川大学文库(明远文库)在资源、学术、育人及场地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的高校学生阅读活动项目。读书会每学期举行2次,主讲人一般为青年教师或博士研究生,每次活动都围绕四川大学学人的相关著作展开,主题广泛,特色鲜明,吸引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
第一期“明远读书会”2019年举行,当时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赓续五四精神,读书会选择阅读巴金深情呼唤五四理想的代表作小说《家》,读书会的日子也选在了有纪念意义的五月。迄今为止,读书会共举办了19期,沉浸式阅读了川大杰出校友巴金的《家》《憩园》《寒夜》《电》,杰出校友郭沫若的自传《少年时代》、诗集《女神》、剧作《屈原》《棠棣之花》,著名校友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77级校友周昌义的中篇小说《永别了,大学》,以及有关川大红色基因叙述的经典小说《红岩》和著名传记作品《伟大的道路》,依托原川大中文系现代文学组选注的《鲁迅小说选》,拓展阅读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川大阎嘉教授选编的《鲁迅醒世语》,围绕川大周裕鍇教授参与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研读了苏东坡的诗、词、文:《寒食雨》《二月三日点灯会客》《定风波》《刑赏忠厚之至论》等等。每次读书会都有前期准备,建立QQ读书群,上传相关的电子图书,邀请对阅读主题有研究有心得又乐于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年教师或博士研究生做主讲人。活动展开,一般先由主讲人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大家自由交流,或与主讲人对话,或与参会者相互切磋,2个多小时的读书会,气氛逐渐热烈,最后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在图书馆网站或QQ读书群里留下活动报道和真诚的感想,其中《品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还入选了学校网站主页“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一位读者在读书群里留言说:“我是学理工科的,第一次听到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专业解读,很受益,感觉自己对阅读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周末已经安排好了,重读一次《憩园》,再看改编的电影《故园春梦》。再次感谢主讲人,感谢主办方。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参加。”有同学这样写道:“每次参加读书会都是一次抒怀之旅,阅读不同年代的书,感受穿越而来的历史精神。”“虽说《红岩》这本书在中学时已经读过,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再重温一遍,感受是不同的,就像是重新认识一位旧友一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分享中,重新认识《红岩》里面的人物,重新发掘人物的不同面。”
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生李扬是2021年度四川大学“阅读之星”,曾担任读书会的主讲人。她这样表达自己的“导读”追求:“经典重读并不容易,作为导读人,我有三个目标,第一是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生命热情,感受经典作品带来的心灵震撼。第二是从理性的视角进入作家作品,结合社会历史语境重读作品,并在导读中尽量还原我的研究思路,引发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第三是引导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原本是一件私密的事情,让我们退回到一个隐秘的生命世界里去享受孤独;读书会则提供了另一种公共分享的方式,它让我们在相对狭小密闭的空间,迅速缔结为小小的共同体,热爱阅读与思考的人围坐在一起,既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有在思想碰撞甚至龃龉中摩擦出的火花。其中的快乐与收获的成长或许很难被量化,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养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善于与他人对话的习惯;同时,读书会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我们的思想永远不是封闭的,而是无限自由的。”这完美地诠释了读书会的宗旨和意义。
“明远读书会”是高校图书馆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助力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尝试,它一改图书馆“重藏轻用”的传统,立足川大学人文库,将川大文化、川大精神和阅读推广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鲜明的读书品鉴形式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以高校的学术优势拓展阅读指导的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品牌,在四川大学校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