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文 幽默 历史
○梅洪建
从目前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内容设置来看,文言文的重要性是不必多谈的,它就在那里。所以,谈谈这本书的幽默就有必要了。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到丝毫声响”。幽默,自然是指幽静而默然的状态。今天的幽默是英文“Humour”的音译,但幽默不是简单的搞笑,一个人的幽默能力往往和其智商成正比。联系二者,您会发现,真正的幽默是用轻松自然的言语,让受众体会到深长意味。从这个角度来说,林语堂先生“幽默最富于感情”之论,的确是中的之语。
幽默是一种高明的言说艺术与深沉感情的结合物,急脚大师的《古文,其实可以笑着读》,就称得上幽默。
首先是语言艺术的高明。刘震云先生说:“有学问的人,一定是用特别浅显的语言来说特别复杂的事物和哲学。”书是写给读者的,所以受众的接受能力是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把难懂的文言文,用特别浅显、特别贴近孩子(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的语言来叙述,是该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宏观看,如开篇《秦誓》的副标题为“一个霸道总裁的非霸道演讲”,“霸道总裁”是非常时尚的词语,而“非霸道演讲”又把秦穆公的“苦口婆心”高度概括了出来。微观赏,如何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千古名篇《陈情表》的写作艺术,或者说了解李密的“陈情”艺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而在作者笔下,八个字便轻松点明——
卖惨。引起皇帝的共情。
夸赞。戴个高帽好办事。
将军。您总不能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吧。
太极。留点缝隙搞拖延:晾一晾,或许您就忘了。
您看,说得如此轻松自然,逻辑轻松浮出水面。细读之后,您还会不由地会心一笑:说得真好!
所以,对于阅读此书的读者来说,轻松阅读之后,静心一品,便觉意味深长。“意味”一词很有意思:总感觉好,却难言尽。《古文,其实可以笑着读》便有这种意味。
其次是格局架构的宏阔。幽默的语言只是手段,把最有价值的内容传递给读者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份目的里饱含着作者的理想、责任甚至是使命。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历史的需要,当构建文化自信力成为这个时代的需要,古文能够被更好更高品质地接受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认为,急脚大师的这本书是深沉情感的大格局作品。
作者没有简单地陷入对所选文本的玩味、咂摸中,而是站在历史进程、文化心理建构与演变的高度来呈现文本、审视人物、赏析艺术。例如写魏晋时期的作品,作者并没有一篇一解,而是从《陈情表》开始铺垫,从庶族、士族的划分导致不同阶层的“躺平”心理开始延展,自然引出清谈、避世、追梦、寄情山水等文章的出现。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结果,更是文化心理建构与演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读者读来感受到的是历史跳动的脉搏。
当然,这种大架构不仅体现在宏观历史关照下的现象侧面,也体现在用微观心理折射出大历史。例如作者借李商隐《贾生》一诗写汉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之后,又继续写道:
望着贾谊远去的背影,汉文帝对别人感叹道:“我很久没有看到贾生,自以为是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比不上他啊!”
从这句话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贾谊之后经历的不幸。汉文帝地位巩固,唯我独尊的心态开始形成,怎么会允许别人的光芒超越自己?个人的心态,折射出的是背后的大历史,作者也想借此启发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是细节思维的用心良苦。在《古文,其实可以笑着读》中,即便只是赏析某个文本,作者也没有只简单停留在讲解层面。例如在写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时,如果仅仅只解读这封书信的内容以及这封信的写作背景,那么思辨性会大打折扣,对读者高位思考力的培养会大打折扣。所以,作者在带领读者赏析完文本之后,笔锋一宕——
临死之前,嵇康没有把女儿托付给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好友阮籍和向秀,而是托付给了他曾经公开绝交的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看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一旦问出,就标志着读者已从文本中跳脱出来,实现了自我觉醒。但如果没有作者用心良苦的安排,此种效果何在?
可喜的是,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于读者而言,幸甚!
前述三点,分享给您,也致敬作者。您不妨静心读读,定会在会心一笑中,感悟颇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