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在内的10家出版社推出致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联合声明告知函》,指出“针对贵公司提出的618促销活动方案,即全品种图书价保30折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累计8天的促销活动,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十家出版社决定不参与此次活动,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随后,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也针对该电商发布了《联合声明告知函》,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声明不参与其618促销活动。
记者了解到,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也单独发布《声明告知函》,表示不参与此次的618促销活动。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也发电子邮件告知,不参与低价促销活动。
据记者采访,“3折”“全品种”成为出版社情绪大爆发的引爆点。“这次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某少儿社社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即便是力度较大的促销,也不是全品种参与。”出版社在部分品类价格上具备一定操作空间,如果是全品类参加,出版社分销商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对于寄销制的出版行业来说,大面积串货、退货将是灾难性事件。“串货率达到20%,一家出版社就会被压垮。”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合作双方利益链条的崩裂。尽管利润微薄,只能赚现金流,但相比民营书店,电商基本信用还有保障,资金能正常回款;相较国有新华书店6~12个月的回款周期,电商4~6个月的账期也还能忍受。在流量日益式微的当下,平台电商倘若不出此“狠招”,出版机构还会留恋那一点微薄的收益,一旦毛利与资金周转率都无法保证,生意模式将无法接续。这也是此次出版机构“群情激奋”的根本原因。
据悉,30多家出版社也将联名发出声明,拒绝参与上述促销活动。截至发稿,联名函还未正式发布。
此前,2011年,京东商城打出“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的促销广告,遭遇了24家少儿出版机构的联合抵制;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机构联合发表声明,抵制“少数书店在图书促销活动中,出现了以低于销售价格向市场倾销图书的行为”。
(晨 星 孙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