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炜(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过去的20年间,柳笛先生走出国门,游历了30个国家和地区,遍访人文胜迹、饱览异域风情的同时,也有了诸多深刻体会与感悟。经过精心整理,他把自己游走世界的所见、所思、所悟荟萃成《彼岸的风景》(太白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版),为我们奉上文化之旅的饕餮盛宴。
柳笛像一个贴心的导游,把大千世界的精彩华章与你分享。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神秘的巨石阵、威尼斯水城飘来的歌声、苏格兰爱丁堡古城、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挪威峡湾的悬崖神驹、美国黄石公园……他在书中细致描绘20余处人文胜迹,读起来目不暇接、收获满满。
柳笛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将旅途的认知、感悟娓娓道来,引发你的共鸣。比如,参观巨石阵时,他用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观点来揭示时间的永恒:“巨石阵隐含了一种永恒的品质。如果你总认为生命是肤浅的,或者认为我们将会很快走向生命尽头,那么这些古老的灰色柱子可能会提醒你:时间是永恒的。”
柳笛像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与你共同品味人类文明的精华。书中有许多讲述建筑、雕塑、音乐等方面的内容,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艺术韵味。如,在述说高迪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时,他这样写道:“巴塞罗那到处有着高迪消逝不散的音符,那波浪形的建筑曲线和绚烂的色调谱就的旋律,那精美的雕刻和炫目的十字架组成的高亢合奏,汇成了属于高迪特有的响彻云霄的圣歌”;面对西贝柳斯纪念公园的一组不锈钢管雕塑,“奇妙而独特,把自然的海风与抽象的造型巧妙结合,产生出令人浮想联翩的幻象和此起彼伏的和声”,他的描述令人向往不已。
柳笛像思想深邃的哲人,常思古往今来之得失,常发现时之感叹。在解码吴哥窟的繁荣兴衰后,他如此概括文明的进化:“文明的进化本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毁灭与重生的过程。世界上的废墟遗址正是这一过程的余烬,是被毁灭了还撕开胸襟向后人讲述历史的魂灵”;从不丹人的恬淡生活里,他感悟道:“从心里觉得,人的一生可以失去很多,但绝对不能失去信仰。不丹人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平和与富足,才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自然界奇妙无比,世上几乎所有的著名人文景观都是一本书,自然的奥秘、文化的蝶变、建筑与艺术的繁荣兴盛、民族风情的形成等都蕴含其中。而要读懂读透这一部部自然之书,除了身临其境之外,还必须做足功课,长年累月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吮吸,否则你的旅途往往疲惫乏味,会流于“只看热闹,不懂门道”的浅尝辄止。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吧,柳笛把自己长期的文化积淀投放到20余年的行旅之中,因此这部《彼岸的风景》才是那样沉甸厚重、韵味无穷!读完全书,你一定会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灵魂上受到震撼,也一定会被柳笛先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讲万国情”的快意行旅所感染,从而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