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BK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是托举孩子希望的那个人

  □采访人:孙 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宁 甯(《嗨!老爸》作者)

  借《嗨!老爸》(金盾出版社出版)这本原创军旅题材的亲子共读小说出版之机,本报记者采访了作者宁甯,讲述这本书的写作历程以及写作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的前身是2017年成功首演、2019年进入北京展演的音乐剧《嗨!老爸》,与音乐剧相比,这本书的容量远远超越前者。具体是哪些地方融入了新的人物、情节?

  ■主要是增添了父亲这个角色的故事线,比如父亲执行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会一次次失约,他对儿子为什么总是表现得特别严厉,等等,这些在剧里是没有展现的。

  □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您和孩子真实的相处故事吗?

  ■是的,我曾在军队服役20年,经历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书里郭奇的很多问题就是我的孩子曾经问过我的。

  □读完全书,会发现这本书与大多数儿童文学的写作方式有所不同,会以段落的形式切分孩子和爸爸两个场景,来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怎么考虑如此设计?

  ■这主要是回答一个剧中主角“郭奇”的问题,就是爸爸你每天到底在忙什么?从孩子的角度,并不能直观理解父亲的所谓的工作和任务。从父亲的角度,也不会向孩子解释清楚。所以,在创作时采用双线平行叙事的手法,展现同时间不同空间父子二人经历的事情,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小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亲。

  □书中的主角和爸爸,是否也融入了一些身边的人物和事件?

  ■父和子的形象都来源于生活,有部分是我和我儿子的,但更多是融合了军队中很多战友的故事,应该说“郭勇”和“郭奇”代表着众多的军人和他们的孩子。

  □不难发现,贯穿全书的是儿子和父亲的“对抗”,包括孩子冒名找了顶替父亲的健身教练,父子的沟通也屡次出现冲突,这样的情节设定是基于部队家庭经常出现的“矛盾点”而来,还是说,其实它述说了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

  ■父亲和孩子的沟通会有冲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经历。军人家庭因为特殊的两地分居情况,这种冲突更加明显,生活中,我和孩子也经历过,有天我突然想清楚了,孩子能与父亲起冲突,本身就是他在成长,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维和部队队员经历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吗?比如在70页,有“任务通知单”。是否在行文的时候,您会有意识地加入一些“硬货”,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军人的工作方式和特性?

  ■这些是我根据许多真实的事迹改编创作的,我身边有很多战友和特战队员,他们真实的经历比书里故事更精彩。的确也是想通过这本书想让更多人了解军人,我们常常提到军人,就会想到舍小家为国家,奉献等等。其实,军人并不仅仅是自己本身在奉献,而且他整个家庭都在奉献。也想以此书,向所有战友和他们的父母、爱人、孩子致敬。

  □这本书有三次大的改稿过程,每次改动,主要是调整了哪些地方?

  ■我的写作很随意,没有给自己规定硬性指标,经常是来了灵感,可能一夜都在写,没有灵感,几天不动笔。三次改动,主要就是来了更好的灵感,比如加入了父亲带徒弟的设计,这就是一次很长时间的空档期后突然爆发的灵感,然后就把之前的情节设计推翻了,按照这个新的思路写下去,觉得效果更好。

  □这本书给自己的孩子看过吗?他有什么感触?

  ■他是这么跟我说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真的很惊喜!因为书中很多事情就静静地躺在我的回忆中!还让我认识到父亲在和我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细腻和关爱,祝贺爸爸。

  □通过这本书,想传达给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什么样的心声?

  ■我想告诉所有孩子,无论你的爸爸是什么职业,他可能对你要求严格,可能与你缺少沟通,可能不会陪你长大,但他会始终默默地关注着你,父爱从未远离,因为他一直用他的方式,在守护着家,守护着国,也守护着你!这本书,也想说说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心里话。“我的一切爱与付出,正是希望你这一生,能够爱你所爱,乐你所乐,逐你所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当下有很多的军旅文学,但专门为孩子写的精彩的儿童文学并不多,尤其还要基于当下社会。这本书的出版,您觉得,现实意义在哪里?

  ■当年通过音乐剧的实践,有很多父母和孩子告诉我,参加了剧目演出后,彼此了解更深了,沟通比之前好了,尤其是孩子更加理解自己的父亲了。这本书,我想,也是这个愿望,希望能让父亲和孩子之间彼此更加互相了解,互相理解。陪伴有两种,一种是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长大;还有一种是无法陪在孩子身边,但爱不能缺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分销新视野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7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9版:优案推介
   第10版:阅读推广
   第11版:业者论坛
   第12版:优案推介
   第13版:BK中国编客
   第14版:BK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5版:BK中国编客/专栏
   第16版:BK中国编客/案例解读
   第17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18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19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20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广告
   第21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22版:行情报告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广告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出版机构离职的编辑都去干什么了?(下)
父亲是托举孩子希望的那个人
八十年等待与两千年思考:《维吉尔之死》阅读分享活动在上海举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BK中国编客/特别策划14父亲是托举孩子希望的那个人 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