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萌
图书再版一般是指旧版本经过了一段时间销售后需要增加与时俱进的元素,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大量修改内容,从而使图书有较大变化,重新排版印制。再版图书与重印(加印)不同,要使用新的书号,书名、封面、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可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图说宪法》一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全面的宪法知识解读,采用彩图场景加法条的立体阐述模式,生动活泼、简洁平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帮助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迅速了解中国宪法知识。2016年该书初版上市后,受到大众读者及法学专业读者一致认可,销量可观。
图书再版困境的原因分析
图书再版通常意味着初版获得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但也常常会出现销售不及初版甚至达不到同类产品“及格线”的问题。再版书销量不如初版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初版已覆盖核心读者群体。再版书与初版书的核心读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购买初版书的读者,其阅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除非再版书比初版书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或者有新的卖点吸引读者,否则无法引起已购买初版书读者的复购。考虑到市场饱和的问题,初版书已经占有了再版书的读者和市场,再版书销量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再版销售渠道支持较弱。销售渠道会因再版书和新书的市场定位、受众需求及营销目标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实体书店和电商平台对再版书并不友好,比如,实体书店黄金展位被新书垄断,再版书上架周期平均缩短至21天;电商平台对新书有流量扶持,再版书电商搜索权重和曝光量远低于新书。由于新书能带来更高的市场热度、媒体曝光和消费者新鲜感,再版书(尤其是非经典或非畅销类)市场需求相对有限,渠道资源自然倾向于优先分配给新书。
畅销的原因可能已不存在。有一些书能够畅销,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再版时可能这些因素已经不在,或者同类产品大量挤占市场,再版书的销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选择优质作者,注入活力
图书以创新促升级,首要的就是选择优质作者,为图书注入活力。以《图说宪法》为例,该书再版时特别邀请张翔完成,作者在再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更专业。张翔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既有宪法学理论背景,保证了作品的专业性,又有教师背景,保证了图书更加符合被教授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更年轻。张翔文风轻松,能够深入浅出,用普通老百姓能读懂的语言而不是法言法语讲述宪法,更加符合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义务等内容,容易让人望而生畏,而年轻作者轻松愉快的风格能中和法律的严肃,让读者更加喜欢。
作者有号召力。张翔长期致力于宪法学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界的领军学者,在中国法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年轻读者、宪法学研究者中有较强的号召力,拥有大量读者,其影响力也可以转化为图书的潜在消费力。
加入高质量新内容,顺应社会新发展
图书创新最关键的是加入高质量新内容,顺应社会新发展。《图说宪法》一书的修订主要增加了以下新内容: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共21条,包括12个方面,如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图说宪法》的再版全面体现了本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与旧版形成重大变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图说宪法》的再版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帮助读者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义,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新发展,《图说宪法》的再版据此对相应内容做了调整。例如,增加了备案审查和合宪性审查的经典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落实宪法精神的内容等。
借助社会热点,寻找社会新需求
2021~2025年是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八五”普法),中宣部、司法部要求在“八五”普法期间抓好普法学习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八五”普法带来了不少政府采购和普法活动,而《图说宪法》的再版正好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借助全民普法、全民阅读的“东风”,焕发了新的生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当面对图书再版需求时,我们不能躺在初版的“功劳簿”上,而应当结合新趋势、新需求,从作者、内容、市场等方面,努力为图书注入创新活力,促进产品升级,争取实现更好效益。
(作者单位: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