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中信出版集团)
童书依然有市场
有人说童书市场很冷,但开卷2025年4月数据显示,图书排行榜中少儿类零售第1名《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漫画版)》月销35万册。榜单上青少年心理自助类占据了绝大多数,说明现在童书中,心理类是绝对的热点,漫画书特别多也是一个特点。榜单中排名最靠前的绘本是《小羊上山儿童汉语分级读物(第1级)》,年销25万册,销量还是很可观的。榜单数据看起来是冰火两重天,有的精装绘本一年的销量达不到1000册,大量的传统少儿机构的立项数和新书出版数在逐年下降。但我们从榜单看,新书很多,只是不再是传统少儿出版机构关心的书。我得出的结论是,童书依然有市场,只是编辑需要“反经验”的勇气。在市场发生大变化时,中信童书总是能用积极的心态和解决方案来应对,挑战即机会。很多同行痛心疾首,大量抖音书、9.9元低价书、高仿书充斥市场。这种现象在短期内确实存在,但我们要看到它不会是长期现象,家长不会永远给孩子吃“垃圾食品”,他们总要给孩子买更高品质的书。所以我们做出高“质价比”的产品一定有市场。面对非理性市场,编辑不能坐以待毙,从历史规律看,市场一定会回到产品价值本身。
绘本市场变化
第一,因为人口原因,青少漫画已成为主流需求。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做桥梁书,漫画、插画类的书也能做。第二,绘本更强调功能性,寓教于乐。家长在购买绘本时更加精明,更加注重性价比。第三,原创自研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开卷前100的榜单里原创书已成为主流,这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10年前做童书时,引进大量凯迪克奖作品,很多人买,博主很愿意推。但我们发现近年消费者都不怎么关心国外大奖,祛魅了,中国消费者更看重内容实质跟自己的相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渠道改变,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渠道成为卖书主战场,如果在小红书或抖音上没有爆起来,很多新书基本没戏。二是消费降级,自研产品在制作、版税成本上更低,图书的到手价也是影响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国家政策和文化自信对我们有影响,读者对中国故事和中国风格更感兴趣,情感上也更亲切,这是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绘本消费群体变化
据我所知,绘本消费主力人群是90后、95后、00后,尤其小红书消费主体是90后或者85后。我们作为创作者一定要与消费主体建立一种联系,要关心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他们的情绪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我们在做书时一定要考虑90后、95后的审美变化。我觉得很明显的变化是,童书审美更倾向于简洁有力,线条更简化,情绪更外放。有一本新书叫《小狗疑心大宇宙阴谋篡夺它的位置》是泰戈尔的诗集加上插画,非常简洁。它的成功说明还是有人买书,只是编辑没有照顾到这一新需求。
阅读习惯变化
全世界的家长都感到让孩子阅读纸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看短视频;但家长又知道,纸书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载体,它对孩子来说又非常重要,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只刷短视频,这是纸书的市场机会所在。从售卖渠道看,抖音、视频号、朋友圈、B站……视频就是一种传播效率更高的方式,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今年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透露的信息是,国际出版人都在研究图像小说。针对9~12岁儿童的纯文字纸书是重灾区。如果这个地方就是注定市场小的话,那我们在做开发时一定要谨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