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30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拥有中美企业创新中心、中加企业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投资组建的以数字传媒为专业方向的高科技专业孵化器——北京瀚海润泽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入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认定10个单位;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秦皇岛瀚海国际创新创业园;美国湾区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平台提供方……这一系列的成就都集中在一个名字之下:“瀚海智业”。从成立至今,瀚海智业集团整整走过10年的历程,已经成为中国孵化企业“走出去”,并将国外优质孵化器或创新模式引进来的桥梁,通过将二者结合,瀚海智业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7+7”的产业园区模式
“技术转移的规律是科技成果转化,应该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化。而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在转化过程中架起了平台和桥梁。”瀚海智业集团董事长王汉光谈到。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总裁赵振江也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推进,孵化器走到了一个瓶颈,同质化比较严重,产业园的公司化比较严重。今后产业孵化器怎么发展?只有一条路:科技化。”
同时应该注意到,国内孵化器与国外孵化器存在一个本质的区别:国内孵化器大多以物业为主,国外孵化器最大的功能释放是投资,专业分工非常强。因此,瀚海智业在孵化器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形成“7+7”的产业园区格局。
7个国家级孵化器和创业中心。包含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园区(瀚海海运仓大厦)、北京瀚海润泽科技园区、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园区(瀚海科技大厦)、北京瀚海博智科技园区、中美企业创新中心和中加企业创新中心。其中,中美企业创新中心在北京和深圳两地均有分布。
7个海外园区。从第一个海外园区的建立,瀚海智业在“走出去”的步伐中已经经过三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瀚海QB3生物医药孵化器、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瀚海加拿大科技园区、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七个海外园区。其中,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于今年6月底7月初开园。
搭建新时期海外投资合作新桥梁
为何将第一个国外产业园区选址硅谷?瀚海认为:“在美国硅谷有三种力量:第一种力量来自创业成功者,他们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变成投资家;第二种力量来自科学家或者技术人才,他们有专业的技术;第三种力量来自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他们激励了硅谷的一些要素,可以说,在硅谷已经形成了整个投资的生态。”
如何将这种先进的理念与生态体系引进中国,王汉光指出,“瀚海就是桥梁的搭建者,可以让国外创新的模式和优质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走到中国来”。
以孵化器为例,在美国,孵化器90%靠风险投资,10%靠服务,而中国处于出租楼宇做孵化器的阶段,因此,通过物业、风险投资等多角度提供服务,实现与美国、德国等先进模式接轨和盈利模式的转移成为未来孵化器的发展方向。
国际孵化不仅需要技术、资本、人才的转移,转移前如何实现对接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谈到瀚海“走出去”,赵振江有三点收获,“第一,为创新创业者搭建孵化平台,为产业基地铺设通往海外的通道,为技术转移提供商业价值链条;第二,促进了国家孵化、跨境加速的步伐;第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丰富与务实,将国内各园区的产业需求,以手册的方式传播海外,加大了信息资源和渠道的共享。”
“我觉得走出去就是一个责任,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最起码有一个驿站。”对于瀚海未来的发展王汉光谈到,“希望未来在硅谷、洛杉矶、纽约、多伦多和德国等地方,形成一种集科技、文化、旅行三位于一体的园区”。第二,要不断学习,其指出,“走出去才能学习,融入国外环境、互相之间了解,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搭建高端平台,提升中国与海外发展国家技术转移的含量,这是未来五至十年期间的“瀚海梦”,也是瀚海“商以载道,成人达己”经营理念的阶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