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孵化“走出去”提速中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晓明实习记者王双双

  20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人员超过2.2万人、总收入将近5万亿元;2007年底启动了技术转移的促进行动,形成了“2加N”布局的顶层设计;以中国创新驿站为服务体系,2013年全国技术交易额达到了7469亿元。

  在2014年4月15日,由瀚海智业集团承办的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国际孵化跨境加速”论坛上(链接:本期第10版《2014“国际孵化跨境加速”论坛在京召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谈到的几组数据显示了中国科技孵化企业在扩大内需、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指出,“中国科技创业和技术转移成效显著。技术转移本质上也是一个资本要素、素质要素相结合的过程,是智力、经验能力转移的系统工程”。“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角度讲,我们国家现在孵化器的国际化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副处长安磊认为,“第一个阶段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很多留学回国人员回国创业,许多地方开始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第二个阶段是国内孵化器与国外先进孵化器合作,带来的高质量的项目和高端的人才、资金等等;第三个阶段是以瀚海智业集团为代表孵化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开始设立孵化器”。可以说,从引进国外先进孵化器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孵化器“走出去”的步骤逐渐深入。

  对于中国孵化器“走出去”,2014年显现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其重心开始从科技向文化转移,瀚海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文化产业园“走出去”的个案之一。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总裁赵振江介绍,“洛杉矶文化创意产业园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特别是带领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美国硅谷。通过我们搭建的平台、通道,为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一些中小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奔向海外市场提供服务。”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凤岭提出了一个“先锋时代”的概念,“先锋时代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是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的国际化单位、精英,利用国内国际的两个资源,率先走出国门,实现国内优质项目与国际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在先锋企业的带动下,实现更多孵化器双方面的融合,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实现国际创业要素的配制。”

  因此,随着中国孵化器“走出去”,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孵化企业,都在加速创新与转移,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跨界融合。

  5方面发力助推文化科技创业和转移发展

  “技术转移与创业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挖掘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潜能更加重要,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需要,经验的传递和策略的结盟更加必要,互联网平台、创业传媒平台、投融资平台、创业大赛平台对创新机制的形成十分重要”,杨跃承对新时期的科技创业和技术转移特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部火炬中心围绕5个方面发力:

  第一,构建更加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其中的重点项目包含启动创新驿站、开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布局、设立一个“2加N”技术转移体系、设立区域的转移中心形成梯度机制、成立高新区的协作中心与国际的技术转移、合作等。其中,借鉴欧盟的经验、于2010年在全国启动的创新驿站工作,将企业需求与科研能力的供给相结合。至2012年中国创新驿站的总数达到83家,覆盖了全国26个地区。

  第二,关注整个孵化链条。通过苗圃孵化机制的建立与技术转移、公平平台、创业与导师培训机制、推动创业投资等匹配,实现有机关联,形成更好创业氛围。

  (下转10版)  (上接第9版)

  第三,创新性的资本结构。“中国最近几年的发展,创业投资、产业投资、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等越来越活跃,资金总量越来越大,说明整个社会资本关注创业,也说明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杨跃承认为,“创新性的资本机构都是推动创业的有效方式”。

  第四,关注创新创业的文化。创业创新要破除等级观念,敢于挑战权威的观念,还有自由平等的交流的机制。这一系列文化都是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倡导的精神。

  第五,营造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据杨跃承介绍,最近财政部、科技部在推动国有事业单位、大学机构无形资产的收益权的改革,一旦政策出台,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创业的高潮。此外,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国际高端的要素和人才的政策等政策的保障和财政资金的支持等方面,都会提供更完善的支撑。

  此外,作为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凤岭也进行了探索,“以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培育企业和企业家,形成服务精湛、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等等一系列的机制”。

  在全球生态中找到自身企业位置

  “区域竞争重心已经转向创新和创业竞争格局”,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秦君指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已打破原有的世界格局并产生了新变化,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国际大循环并由此带来了全球创业的大生态,而国际创业大生态则带来了发展规则上的变化。这种规则的变化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整个国家必须要面对的,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变革时期,我们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与全球共谋发展是值得思考的。”

  清控科创通过高效的集聚形成一种高效协同方式。据秦君介绍,清控科创将以前中关村西区的电子大卖场逐步改造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集聚区、创业孵化的集聚区、互联网金融的集聚区和人才的集聚区;将北京海淀图书城的这条老街改造成为创新孵化街区,目前,一批有名的创新企业已经入驻,在未来,这条海淀老街也会继续传承文化、融合时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形成创业生态圈。

  创意中国文化城市设计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苏彤提出合作社创意经济的模式,也是企业在全球生态中寻求自身位置的一种探索。其指出,“文化创业产业产出的是四种类型的文化资产,并以四种资产权益的形式得到体现,即文化资产创权、文化资产智权、文化资产股权、文化资产物权”。

  111大数据孵化器关注晚期的初创公司,填补创业生态环境中的空白。111大数据孵化器董事总经理BilalKhan谈到,“企业一旦进入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会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技术支持,将企业家汇聚起来形成一种磁场效应。在这样的效应下,一旦有好的技术,风险投资就会自己来敲门。”

  与此同时,不少北京孵化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业资源,秦君认为,“如果这些孵化器可以结成联盟,共同携手在国际新的格局下寻找自己的位置将极大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并且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政府资源加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支持,通过全球要素的联动和功能的错位,形成新的格局。加上国际化的大企业创新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互联网资源的平台整合,在未来新规则、新秩序、新市场机制下,中国孵化“走出去”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教育出版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版权产业
   第07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8版:精品推介·广告
   第09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0版:关注
   第11版:话题
   第12版:市场
   第13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14版:市场
   第15版:专题
   第16版:海外
瀚海:将“走出去”与“请进来”融为一体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认定10个单位
广电总局出台“一剧两星”新规
中国孵化“走出去”提速中
美国构建首个艺术孵化器培养创意人才
美国“国际旅游展”强调吸引中国游客
上海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细则公布
2014“国际孵化跨境加速”论坛在京召开
基地准入门槛提高文化部修订印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中国图书商报关注10中国孵化“走出去”提速中 2014-04-25 2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