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博士的专著《阿波罗崇拜研究》一书的着眼对象虽是古希腊宗教体系中的太阳神崇拜,但这一选题却并非纯粹的古代问题。
神与宗教的出现以及长盛不衰,表明我们这个物种——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人科、人属、智人种的智力局限。只要世俗文化(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能可靠地解答人生的各种疑问,不能准确预测个人的命运,人们就会求助于似乎能够解答这些疑问、寄托一切向往的超自然力量。倘若世间没有这样一种力量,人就会创造这种力量。所以古代人想象出形形色色的神祇,设计出错综复杂的宗教解释体系,建起与之配套的庄严宏伟的庙堂,集中了一定时代最高艺术水准的绘画、雕塑与各种工艺品,借以衬托这种人为力量的伟大、光荣、正确。其结果令人难以想象:创造者成了自己创造物的精神甚至物质的奴仆。
时值当代,我们已经能够精准地解释日月星辰、雾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物理原因,但宗教却仍有大量信众,而且这种现象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改变。这一事实说明我们人类始终是有局限的,我们的科学认识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社会思想领域,这就为宗教解说提供了填补缺口的机会。所以,无论是昨天的阿波罗崇拜还是今天的三大宗教,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在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明如何学会共处。
阿波罗崇拜存在了大约一千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属生命周期短暂的宗教,信众局限于地中海的部分地区,主要是古希腊人聚居区,其中心是爱琴海的提洛岛与中希腊的德尔斐。一个成熟的宗教总要有众神的谱系和详细的职能分工。阿波罗身领数职,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神奇的才能还是预言。由于人们对于自身未来的迫切需求,能够预言的阿波罗的神庙便成为古希腊香火最旺的圣地,阿波罗崇拜成为泛希腊的崇拜形式和后人的重要文化论题。李永斌在这部专著中对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较好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以及结合有关古代史料,试图对阿波罗崇拜的起源与流变做出自己的解释。书中论及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如关于阿波罗崇拜的起源和传播路线,转变与衍生之类可靠史料匮乏却又无可回避的论题。整个讨论显示作者思路清晰,论辩谨慎,引证扎实,除了古典典籍,还有语源学和考古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个人解读,特别是关于阿波罗崇拜与希腊罗马社会演进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是一部符合史学规范并有一定创见的优质史著,填补了我国古希腊史领域宗教史研究方向上的薄弱环节。(该文为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