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的除夕》是一部经过岁月过滤、沉淀后又在岁月里酝酿、发酵的长篇儿童小说,它用浅近轻逸而又不乏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摹了遥远的故乡和飞逝的岁月,讲述了一个少年和他的伙伴在腊月里发生的故事:孩子们面朝新年,怀揣各自憨拙的愿望,而主人公小水也终于在除夕来临之际等到了从远方回来过年的爸爸。
起初,也许我们会觉得难以被立刻吸引,因为缺少“代入感”。然而,当我们经过一番细细的咀嚼和品味,便会发现那深藏在文字背后那闪闪发亮的部分,那是一种滋养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美好与正能量。
最让人怦然心动的莫过于故事中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伙伴与伙伴之间、男孩与女孩之间、长辈与孩子之间的真情流露,都是那样真切而美好。主人公小水是个受到所有人喜爱的男孩儿,因此也当之无愧成为故事中所有情感的“焦点”。他拥有最好的伙伴:内敛本分、有跑步特长却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螳螂”刘锦辉,想法古怪却特别的结巴“八哥”孙定远,慷慨正义并以“归你了”为口头禅的班长王兵,爸爸行军在外自己却像瓷娃娃一样的副班长熊一菲……
其中,还有特殊的两位,她们分别是跟小水在春节晚会上搭档的低年级女孩小麦和与他青梅竹马的劳动委员郭敏珍。与这两位相处,小水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作为男孩隐秘而微妙的心事——他表面上讨厌强行拉他手的小麦,实则默默地把珍贵的电影票留给家境困难的她,为她争取新衣裳,也在八哥提到小麦时不敢看郭敏珍:“我觉得不能当郭敏珍的面说小麦,也不能当小麦的面说郭敏珍。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会心一笑,那该是一种多么纯净却永远无法分明的美好情愫啊。
而长辈与孩子之间,也有着让人惊讶的平等和关爱。且不论郭敏珍妈妈孙秀梅、刘锦辉爸爸刘油果、学校老师和校长、理发师和裁缝师对小水爱护有加,孩子们与成人之间如同伙伴般的对话、交流甚至调侃在整个故事中随处可见,这非但不会让人觉得不礼貌,反而让人时时沉浸在一种久违的放松与亲切里,如沐春风,也让整个故事充满谐趣……
小说的精彩之处当然不仅于此,作家才华横溢的写作手法也令人记忆犹新,尤其是故事中看似不经意却直指人心的细节描写和贯穿始终的诸多新颖陌生却形象贴切的比喻。而深究起初“缺少代入感”的原因,多半出于故事所讲述的背景离当下的儿童有一定距离,但孩子们好奇、敏锐而柔软的内心不会有丝毫改变。同时,小说更大的亮点在于它淡化了无奈、焦虑和苦难,强调了温暖、分享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