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征服,一般都是从外征服内,而又归附于内,因而认同被征服者。
学者
■李 零(学者)
我的专业是什么,有点乱。但说乱也不乱。我这一辈子,从二十来岁到现在,竭四十年之力,全是为了研究中国。什么是中国?这是该书的主题。
17年前,我跟唐晓峰一起策划《九州》,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中国——从地理研究中国。唐晓峰是侯仁之先生的高足。他是专门治历史地理的学者。他想把顾颉刚先生的话题接着讲下去,因此用“九州”作这本不定期刊物的书名。当时,我在整理上博楚简,其中有一篇叫《容成氏》,正好就是讲九州。我把这篇简文中的“九州”二字复制,作为这个刊物的题签。古人的字就是好,大家都说漂亮。封面,我也掺乎。这个封面,“九州”二字下面是四方八位加中央的九宫图,九宫图下面是大江大河,据说得了奖。此外,我有个建议,每册前面都用《左传》中的一段名言作题词。现在,我把这段话写在了这本书的前面,算是一点纪念吧。
这段话出自《左传》襄公四年。当时,中国北部有一支戎狄,叫无终戎。他们的国君派人带着虎豹之皮,通过晋国的大臣魏绛向晋国求和。晋悼公喜欢打猎。在他看来,戎狄是禽兽,和什么和,打就得了。魏绛不以为然,说和戎有五大好处。他以辛甲的《虞人之箴》告诫晋悼公,劝他不要像善射的后羿一样。《虞人之箴》是百官匡王之失的箴言。虞人是百官之一,专管山林川泽、鸟兽虫鱼,直接跟打猎有关。这篇箴言说“芒芒(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魏绛引用这段话,意思是说,禹的天下如此之大,人和动物应和平共处,你干嘛要学后羿,整天沉迷于驰骋田猎,非跟动物过不去,结果丢了天下呢。
研究军事史的都知道,古人常把异族视为动物,把打仗视为打猎。魏绛虽不能摆脱这种思维定势,但他至少懂得,穷兵黩武,嗜杀成性,不足以得天下。
“禹迹”是代表天下。这是古人对中国的最初表达。晋国建在夏地。陕西人统治山西,一靠夏人,山西本地人;二靠戎人,从蒙古高原南下来到山西的远人。古人叫“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戎夏杂处是一种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殷人很重要,对周人也很重要。
辛甲是什么人?他不仅是文武图商的大功臣,也是周王室的外戚。周王娶妻,不光娶姜姓女子,也娶姒姓女子,比如周武王的妈妈太姒,周幽王的宠妾褒姒,就都是姒姓女子。姒是夏人的姓。辛甲的辛,字亦作莘。莘是姒姓在陕西的小国。相传,辛甲是周王室的太史,他对夏朝的历史很熟悉。周秦时代,中国有两次大一统,两次大一统都以晋南豫西为中心,以夏这个中心来统一天下。中国的中,核心在此,本义在此。
《禹贡》是中国的第一部地理经典。今年,我们在北京大学开过《禹贡》创刊80周年纪念会。《禹贡》学会的旧址就在我们北大的校园里。这个小四合院,四面被现代化的建筑包围,好像一口井,它是留在井底。
战国末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摩拳擦掌,已经有五帝共尊、五岳并祀的设想。五岳是五座神山,代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五帝是五个老祖宗,代表中国的五大族系。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征服王朝都是多民族国家。蒙古人和满人都是多种文字并用,元朝有六体,清朝有五体。19世纪,欧洲人创建汉学,最初就是抱着《五体清文鉴》和满汉合璧本,学习汉语,研究中国。
现在中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和56个民族。咱们的人民币,上面印有五种文字:汉、壮、蒙、维、藏。我们的中国是这样的中国。
(本文为序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