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专业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文学社推出《茧》张悦然剥开时间的果核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7月29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阅读季、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腾讯文化、当当网联合举办的“80后的精神成长——张悦然《茧》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作家张悦然与著名作家余华、梁文道就此话题展开深入对谈,活动由80后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杨庆祥主持。

  距上一本长篇小说《誓鸟》的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张悦然长篇小说《茧》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媒体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评论家认为张悦然在《茧》中关于历史创伤的追溯,使得关于当代历史深思的座席上,有了新的发言人和新的延伸思考。《茧》这种直接对话历史的创作,让我们在重新思考历史的血脉,如何辗转在几代人身上流淌的同时,也开始重新认识观念意义上的80后创作。

  《茧》这部小说采用了双声部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李佳栖和程恭各自的讲述,为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缠绕恩怨。小说将一桩发生在“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罪案不断抽丝剥茧,还原历史场景,观照当下两人日常生活,映衬出历史的迷雾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覆盖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困局。张悦然用她绵密而婉倩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历史的伤口,她通过李佳栖对于父爱的信徒般的追要和程恭对于恨的迷醉式的沉溺,以及他们身上共同的贫瘠——爱的无能的剖析,提醒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历史的阴影比想象的要长,愈合它的伤口,也比想象中的艰难。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结尾,张悦然用轻暖的笔触,把历史的水深海阔缓缓推开,用和解和宽容挽住了在生活的边缘处挣扎的主人公,并赠予他们一个白雪覆盖的明净所在。

  与会嘉宾认为,《茧》的主人公是80后,而作家张悦然也是80后,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从80后的写作范畴上来讨论这部小说,这是很有必要的。就80后的整个创作而言,张悦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个样本,她有足够好的天分也有足够清晰的努力,她的小说创作伴随了80后的成长,成为了他们拣选的青春印记之一。在《茧》中,张悦然既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又在强调个体生命的表达中开拓出一番新气象;既成熟地面对了自我,也坦诚地面对了历史。《茧》的创作使得长期被贴于80后作家身上的标签忽然失效,80后的创作瞬见变得开阔辽远。(舜 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教装文创多元专题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业出版
   第06版:世界出版
   第07版:传媒中国
   第08版:行情报告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非小说
   第11版:财经
   第12版:社科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一线实战
   第15版:金牌经理
   第16版:个性书店
东方社《哲匠》跨界思考艺术与哲学
虚拟偶像:音乐类IP这样吸金
音乐出版演绎全媒新态
《中国海洋鱼类》出版助力鱼类学研究教学
人民文学社推出《茧》张悦然剥开时间的果核
中国图书商报专业出版05人民文学社推出《茧》张悦然剥开时间的果核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