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图书馆 馆员 职业规划
该文重点阐述了图书馆馆员职业规划的意义、职业发展现状和职业规划方法等。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化改革,图书馆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转型、创新和发展。现代化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需要一支有能力、有目标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图书管理者队伍,以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升自身能力和图书馆竞争力,图书馆馆员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激发职业潜能。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现状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分析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全部过程。图书馆馆员目前的职业发展道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职务晋升,即从普通业务人员晋升为基层管理人员,进而到中、高级管理人员。但由于管理层人数有限,而且有年龄限制,因此这条道路并非人人能行得通;二是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这是大多数图书馆馆员的晋级模式。现国内图书馆共设有四个职称,即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对于馆员来说,专业技术职称与收入(包括工资、津贴、补贴等)挂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一般来说,较高学历的馆员,进入图书馆不长时间就会达到职业发展瓶颈。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一般情况,进图书馆一年转正就可以定为助理馆员,再过4年就有资格晋升为馆员。如果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人际关系等不出现大问题,再过5~10年也就是到大约33~38岁就可以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而在现有体制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研究馆员则是很难达到的。一旦到达瓶颈,部分人就会失去进步动力,丧失工作热情,进而迷失发展方向。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规划方法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低层需要后,就会产生更高一层的需要。图书馆馆员在满足了工作稳定、收入尚可的低层需求后,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晋升,这是正常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对馆员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去留,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图书馆应当帮助馆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以达到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实现馆员的职业目标,必须要从职业道德、业务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培养,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1)职业道德培养。首先,要尊重读者,热情服务读者;其次,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再次,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图书馆是个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服务行业;最后,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职业自豪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2) 业务素质培养。要想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就必须精通本岗位和相关岗位的业务。服务工作必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力求使馆藏得到充分利用,最大化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掌握分类学、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3)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不仅需要馆员具有需要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而且更加注重馆员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时代,馆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图书事业发展新动态、新观念、新成果,了解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要培养馆员的超前服务意识,争取提前有针对性地筛选出读者可能需要的文献资料,方便读者更加快捷、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
激发馆员职业潜能
图书馆还要依据每位馆员的具体情况,结合组织环境,为其提供良好条件,争取最大程度发挥每位馆员的潜能。第一,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发展道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的需要,争取让每位馆员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开发馆员的能力,保证馆员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不断成长进步。可以安排中老年馆员对年轻馆员进行传、帮、带,这样既可以帮助年轻馆员尽快熟悉工作,还可以培养新老同事之间的感情。第二,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力度。要结合个人的能力需求与图书馆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坚决落实。第三,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奖惩措施。打破“铁饭碗”、终身制,这样才能激起馆员的危机感,激发馆员的积极进取精神。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奖勤罚懒,激励馆员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第四,加强组织领导,为馆员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奋发钻研的良好氛围。鼓励馆员积极撰写论文,踊跃参加各种的学术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提高馆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其更有工作成就感,更加热爱图书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