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重磅力作,针对“一带一路”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完整、系统总结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经验。丛书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总体梳理与具体分析、传统路径与前沿追踪相结合,内容涵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思想内涵、建设领域、项目特征、风险防范等,关注和总结经典理论向发展实践的落地转化,帮助广大读者理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丰富内容、合作领域、重要项目以及广泛而深刻的全球影响,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凝聚共识,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共赢。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丛书”总序(节选)
■王守军、胡必亮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多年后,世界金融市场并不稳定,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失业率依然较高,有些国家还出现了政治动荡,全球治理更加失序。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很多国家都提出了稳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的倡议和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秋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合称“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进一步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思想。面对2020年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的积极作用,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议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在2021年11月举行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新思想,一方面坚持“五个统筹”,一方面稳步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领域,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增长点,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明确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了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思想,完整、系统总结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验,研究、展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组织撰写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丛书”,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与工业化、“一带一路”贸易发展、“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绿色“一带一路”、数字“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调查研究,希望为广大读者深入理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思想到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同时更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帮助我们今后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2021年中国共产党隆重地庆祝百年华诞,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20周年。因此,我们出版这套丛书,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很显然也具有重要且独特的历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建生,副总编辑饶涛,策划编辑祁传华及其团队成员都非常积极地支持这套丛书的出版,并为此而付出了大量时间,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希望用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