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专访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智慧、新学、至真
——专访江苏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
黄贤金
图1 2017~2021年学生规模与馆员数量
图2 2017~2021年三类高校硕博比例与高级职称比例

  ■张馨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教育大省的图书馆建设现状

  记者:目前江苏高校图书馆建设情况如何?

  黄贤金:江苏是教育大省,拥有168所普通高等学校,因此,也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大省。依据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所获得的96所江苏高校图书馆信息,2021年96所图书馆共有馆舍179个,馆舍总建筑面积289.42万平方米;馆员总数为5307人,总投入7.19亿元。江苏高校图书馆建设及馆员队伍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差序性。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及独立学院等三种类型高校的图书馆发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021年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均面积1.62万平方米;高职高专院校馆均1.47万平方米;独立学院2.12万平方米。文献资源投入方面,馆均1138.44万元,生均402.67元;高职高专馆均227.08万元,生均187.78元;独立学院馆均303.18万元,生均277.24元。年均入馆读者、年均借阅图书及配备存储设备容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普通本科院校年入馆平均每馆915887人次,每位办证读者年均借阅2.27册,每万名学生平均58.94TB;高职高专年入馆平均每馆134738人次,每位办证读者年均借阅2.24册,每万名学生平均22.55TB;独立学院年入馆读者平均每馆339864人,每位办证读者年均借阅1.21册,每万名学生平均21.87TB。

  二是馆员队伍规模的有限性。2017~2021年间,江苏在校大学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馆员总量庞大,但未能与逐年增长的学生规模相匹配而出现同步上涨,反而自2018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22、2021年减少更为快速。

  江苏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总量和馆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而馆员人均纸本文献总量和人均馆舍面积也在逐渐上升。这也说明馆员的工作量在2017~2021年间逐步上升,馆员数量的增长未能与图书馆馆藏数量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相匹配,增加了馆员的工作压力。

  三是馆员专业发展的快速性。虽然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员数量下降,但馆员的发展较快,馆员的学历水平与职称级别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员硕博比例为20.31%,到2021年,硕博比例为29.38%,提高了9.07个百分点,高级职称比例则从2017年的13.19%提高到2021年的18.20%。

  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独立学院三类高校在2017~2021年间图书馆馆员的硕博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馆员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独立学院类高校,2017年独立学院高校图书馆馆员硕博比例为6.62%,到2021年,其硕博比例提高到25%,高级职称比例由2017年的2.45%提高到2021年的18.58%。三类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记者:高校图书馆馆员呈现下降趋势是何原因?

  黄贤金:我曾对2017~2021年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员数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馆员总量、学生规模、纸本借阅数量、入馆读者、纸本文献总量、馆舍面积、年均投入、电脑存储容量)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得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员总量和学生规模、纸本借阅数量、纸本文献总量以及馆舍面积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馆员总量与纸本借阅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馆内纸本借阅数量越多,入馆读者越多,需要整理的纸本书籍也就越多,从而也会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更大的劳动需求。

  但馆员总量与学生规模、纸本文献总量以及馆舍面积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学生规模越大、纸本文献总量越多、馆舍面积越大而馆员数量越少。馆员总量与年均投入和电脑存储总量间关系较弱,且为负相关关系,图书馆资金投入量越大、电脑存储容量越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但对人工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图书馆馆员总量从2020年起出现明显下降,入馆读者数量较2019年也有较大减少,受到疫情冲击,一些学校采用线上教学、延迟开学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学生进馆次数减少,但图书馆的扩建与资源扩充仍在进行,最终导致图书馆员数量与图书馆发展不匹配的相关关系。

  馆员总量与学生规模、纸本文献总量、馆舍面积、年均投入、电脑存储容量成负相关关系。这从理论上似乎解释不通,但事实上,江苏高校近年来学生规模、纸本文献总量、馆舍面积、年均投入、电脑存储容量都呈现增长乃至快速增长的状态,但馆员总量却在减少,这是与学校注重人力资源投入的效率存在关系,但图书馆各项资源价值发挥的程度、服务质量的高低,与馆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息息相关,因此,这也与现代图书馆发展使得馆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高校馆员总量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独立学院馆员数量就与其馆舍面积正向相关,而高职高专馆员数量与其文献资源建设投入呈正向相关。这与不同图书馆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或阶段性的不同发展需求有一定关系。

  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3种角色

  记者:目前,江苏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方面有哪些不足?

  黄贤金:学历和职称是图书馆专业馆员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要成果。普通本科院校相较于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而言,其馆员硕博比例大于40%的学校数量最多,且硕博比例位于低等级的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在逐步减少,硕博比例位于高等级的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呈上升趋势。高职高专院校馆员硕博比例情况呈波动变化,但其总体水平优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馆员学历稳步提升,2017年还未出现馆员硕博比例大于40%的独立学院,到2021年,已有5所独立学院馆员硕博比例超过20%。馆员学历水平与高校类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高校水平越高,馆员的硕博比例等级也越高。总体而言,超过三分之一高校馆员硕博比例低于20%,仅有19.8%的高校馆员硕博比例大于40%,馆员整体学历水平仍具有提升空间。

  记者:馆员发展是高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您对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有哪些规划与建议?

  黄贤金: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始终将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动了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函授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干部培训、馆长进修班、专业馆员培训等多渠道人才计划 ,从而有效促进了全省高校馆员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针对以上高校图书馆馆员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对未来提升图书馆馆员能力和促进图书馆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有规划的图书馆包括馆员发展机制。重物理空间、文献资源、资金投入等规划。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标准,明确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引导高校更加重视图书馆整体发展的定位、战略引导、同行竞合力、以及图书馆建设对于高校发展支撑力等方面的总体性安排,由此对于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需求,及馆员成长进行制度设计。

  二是构建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组织制定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标准,形成有差别并硬化高校图书馆建设指标,包括馆舍面积、文献资源数量、经费投入占比、馆员素养等,全面考核高校图书馆发展,营造“馆之大者”的良好氛围,倒逼各类高校更加重视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三是塑造有利于馆员成长的人才生态。馆员尤其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数字化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智慧和作用 。因此,需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尤其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明确图书馆馆员的基本规模,尤其是专业馆员队伍的规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同时注重激发馆员成长与创新机制,从而建立不问身份,包括晋升、求学、奖励等在内的多元化激励体系,铺就馆员成长发展新路径,促进馆员全面发展。

  四是重视新型专业馆员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员在传统学科角色之外,还扮演着管理者、引领者与教育家 3 种角色 。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机制,促进新型专业馆员队伍成长,尤其是对于知识大数据分析、新型素养教育等方面能力提升,以适应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全省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要求的智慧图书馆馆员综合能力评价标准,从核心业务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和一般能力4个方面 ,塑造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构建有利于专业馆员乃至全体馆员共同成长的馆员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一流大学图书馆的使命

  记者: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意义与重要性有哪些?

  黄贤金: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一流大学图书馆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作为世界领先的研究型图书馆之一,就是耶鲁大学和世界学术界在完成教学和研究任务方面具有很高价值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100多年历史中,大学图书馆在促进知识文献利用、建立知识文献标准、构建知识共享现代技术体系以及探索新时代智慧知识服务系统中,通过弘扬国粹、传播新知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家战略,各个大学图书馆在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改进知识服务模式,例如,全国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并实施的图书馆学术文献贡献系统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所形成的大学图书馆泛学科化服务体系建设,南京大学图书馆所开展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等,都在不同方面提升了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但是,大学图书馆如何更积极地支撑国家对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办学方向、教书育人、创新能力以及大学改革等方面的新要求,还有待搭建整体性改进的一流大学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体系。

  记者:您对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有哪些思考?

  黄贤金:智慧是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灵魂所向。这里所讲的智慧,不仅是现代智慧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还是知识宝库、知识服务及知识教育在一流大学图书馆中的集中体现。作为知识宝库,其需要汇聚全人类的智慧成果,尤其是国内外优秀文化、先进科技、科学思想等重要成果;作为知识服务,其需要应用全智能服务体系,以为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科研提供更为快捷、系统、精准的知识内容;作为知识教育,其需要成为全方位智育发展的载体,尤其是要适应一流大学教育对于系统化知识体系、跨学科知识学习以及多领域知识交叉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在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中,知识宝库、知识服务及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流大学图书馆智慧体系。即作为全人类智慧成果的知识宝库,更好地体现了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的价值所在,也更有效地支撑了全方位智育发展的知识教育。

  新学是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本质所在。科学创新是一流大学图书馆智慧的结果,也是智慧的内涵。而一流大学图书馆需要成为融化新知的知识生产平台、社会服务的知识应用平台、终身教育的知识传播平台,不断丰富人类智慧成果的知识宝库,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融化新知,就是通过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包括“国粹”“新知”熔炉的知识生产,形成新学科、新理论、新方法;社会服务,就是通过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文献利用不断促进知识运用,积极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知识传播,就是发挥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终身学习功能,不断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而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传播也体现了一流大学图书馆在知识产品的系统性、过程性特征中的重要作用。

  至真是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根本追求。至真体现了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水平、高质量育人名片的要求,是人生至真、学术至真、育人至真的综合表征。人生至真,是图书馆滋养了人类的心灵;学术至真,是图书馆启迪了科学的真理;育人至真,是图书馆传授了社会的知识。因此,至真,是知识生产者、知识学习者、知识传播者对于知识的追求,更是图书馆尤其是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根本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体现一流大学建设对于人类、科学以及社会的贡献。

  智慧、新学、至真,也体现了不同方面对于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需要。智慧是一流大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学是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平台,对于科学发展的贡献与需要;而至真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对于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智慧、新学以及至真,是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三足”,共同支撑着一流大学建设事业的发展,支撑着一流大学群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第03版:2023BIBF现场/集团·展团风采
   第04版:2023BIBF现场/集团·展团风采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2023BIBF现场/中外交流
   第07版:2023BIBF现场/中外交流
   第09版:2023BIBF现场/新书发布
   第10版:2023BIBF现场/出版专题
   第11版:2023BIBF现场/出版专题
   第12版:2023BIBF现场/出版专题
   第13版:2023BIBF现场/重要发布
   第14版:2023BIBF现场/专业出版
   第15版:2023BIBF现场/教育出版
   第16版:2023BIBF现场/版权签约
   第17版:2023BIBF现场/论坛聚焦
   第18版:业者论坛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行情报告
   第21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2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3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4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5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6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7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8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29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0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1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第32版: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
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智慧、新学、至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江苏高校图书馆专刊22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智慧、新学、至真 2023-06-23 2 2023年06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