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江苏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守正创新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伟大的“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作为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把珍贵的文化典籍保护好,更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中华文明。我们将继续探讨古籍保护与活化的路径与模式,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古籍,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古籍。继续依托南大丰富的古籍资源,进一步结合南大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建立对古籍的全方位、立体化研究体系。继续举办多种类型的宣传推广活动,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继续深化文化传承劳育课程,让同学们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地体验古人的劳动与智慧,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这些模式与路径的探讨,把古老的典籍所承载的文化,用更通俗、更科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学科交叉,吸引更多专业的年轻人亲近古籍,热爱传统文化,加入到古籍保护、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李丹(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作为长期从事古籍工作的高校古籍馆员,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古籍保护与活化事业的高度关注与肯定,给了我巨大鼓舞与更多信心。过去10年来,南京大学图书馆在古籍编目、修复、出版、数字化、宣传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工作。去年我与同事在古籍书库中重新勘定了37种432册明刻本、清初本、清康熙本等善本,使古籍版本的著录更加准确,并提升了南大藏古籍的总体水平。今年将继续推进古籍核查与提善工作,为学界与社会提供更准确更精良的古籍目录,并为古籍数字化打下更好的基础。今年在图书馆开设的“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上,我融合了传统古典文化与先进科技设备,创造性地做出了20余块雕版与数百个活字,让全校师生都能亲身参与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这些技艺。今后我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将更多的传统技艺创造性转化为普及性实践课程,让古籍文化走进师生,走出校园,走向大众。
——时文甲(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一直都包含着创新因素,这为图书馆古籍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南大图书馆的古籍人,我们不仅要把近40万册的古籍守护好,更要开动脑筋,将这批珍贵典籍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传承好。
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将本馆古籍深度编目整理与培养图书馆古籍整理专业储备人才相结合,将相关专业研究生不断吸纳进来进行培养,在古籍整理编目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业务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相结合,为古籍和传统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生力军;继续将本馆丰富的古籍资源与整理出版相结合,通过专题整理研究与出版,不断使有价值的馆藏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继续将本馆丰富的古籍资源与宣传推广相结合,通过举办展览、开设课程、各类平台推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有更多机会和渠道亲近古籍、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周艳(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我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所从事的古籍保护事业的信心。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从事古籍保护事业,一方面是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发掘古籍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核,并向全校师生、全社会宣传推广。当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为全体人民所广泛接收,那么自然就会形成全国人民统一的文化自信;对本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足够自信,那么就会自然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前进。
——李轶伦(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点都与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相关。
第一,连续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书籍使文化得以延续。我们的劳育课正是对此的继承与发扬,从头梳理纸与书籍的诞生和演变,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将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传递给莘莘学子。
第二,创新性。中国古代文明一直蕴含着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文字载体、复制方法、装帧形式不断升级,最终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这些内容在我们的劳育课中一一呈现,引领同学们亲身体会中国古代文明的创新性。
第三,统一性。中国自古就以统一为期许,车同轨,书同文,为天下太平之征。有了统一的文字,还需要造纸、印刷技术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的劳育课正与此相关,潜移默化中传达了文化的力量。
第四,包容性。中华文化不以民族、宗教、地域、国籍为轸域,而以认同和融合为旨归。在文化认同与交流的过程中,纸与印刷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文化藉以远播异域,东西文明得以传入中国。南大图书馆既有古籍善本,又有西文特藏,二者结合,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第五,和平性。中华文化温润和平,主张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我们的劳育课没有激烈的竞争性,充满了友好与互助,师生、同学亲切交流,寓教于乐。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杨括(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作为一名文献修复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我认为古籍修复的小目标是保护古籍,大主题是赓续文化、传播文明。在多年的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中,我有三点感受:一是要志存高远,古籍修复关乎中华文化传承,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二是要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传承古法,也要融合新的技术,在时代中推进这门技艺。三是要躬身奉献,培育匠人匠心,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发挥古籍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精湛的技艺和热忱的心灵服务学科、服务社会、服务政府。
——张百慧(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作为从事古籍保护的工作人员,我深受鼓舞。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继续深入学习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在修复工作中不断创新修复方法与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古籍修复中,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将修复实践与科研结合,架起传统技艺与先进科技融合的桥梁。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挖古籍修复技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设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劳育课、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举办古籍专题展览、组织传统印刷、拓印等互动体验活动等各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传统文化推广宣传课程与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师生中传播,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创新发展与繁荣。
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
——陈婧(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作为一名古籍修复工作者,通过古籍与过去对话。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古籍历经战乱与时代变迁仍然存活了下来,通过修复,修旧如旧,还原本貌,使得后世可以阅读历史、研究价值。古籍是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在修复的同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例如与化学相结合,探讨研究新方法,更好地保存古籍,延长古籍的寿命。
作为古籍特藏部的一名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古籍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劳动教育课程的部分任务,通过影视化的方式宣传传统手工技艺,如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法帖传拓、手工造纸等,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技艺有个大概的认识与了解,为劳动教育课程作铺垫。
——袁美惠(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第一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新文化建设的前所未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明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特别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以解放思想、自信自主的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如何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负担起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
作为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者,我们有着长守灯案、埋首静修的勤勉传统,也度过了无数常伴贤知、砥砺思想的福缘岁月。在近些年里我们守护、整理、修复古籍,为重大课题研究和教学提供文献支撑,向师生宣传展现古代文化的魅力。我们更有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事业中,继往开新,守正辟道,努力夯实古籍保护基础,创新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系统发掘整理文献,生动传播文化精粹,以更开放的胸怀、更积极的施为、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周到的服务,做好古代典籍和文化的当代传承,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自觉讲述好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自信阐释好中国道路和中国道理,助力总结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理论,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古籍保护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胡斌(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大医精诚的人文关怀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医药精髓,阐释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是我辈中医药古籍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围绕“读经典、做临床”主题,持续开展古籍文献阅读推广工作。2020年建成的中医药古籍文化长廊,围绕养生导引、本草品汇、炮制图说、海外遗珍、馆藏之最、中医经典、刻本精选、手抄精品等主题,对特色中医药古籍进行形象化、立体化展示,已成为学校对外展示中医药特色学术与文化内涵的重要窗口。
——程茜(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不仅让广大古籍工作者欢欣鼓舞,更增强了古籍保护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古籍不仅是中华文化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体现,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实际行动中,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工作,更多更好地发挥古籍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加强保护与研究,充分挖掘古籍中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内涵,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储开稳(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作为一名古籍保护工作者,对这种连续性的体会则更加鲜活可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直接就体现在一本本从古流传至今的典籍中,古籍的存在本身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传承的明证。我们要将每一部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好,积极开展古籍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尝试多元的古籍宣传形式,发掘蕴藏其中的丰沛内涵,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进广大读者的心中,“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骆凡(扬州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古籍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做好保护利用工作,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客观要求。自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我馆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全面掌握古籍存藏情况,对本馆的古籍书目进行分类、编目、整理等,为每套古籍书目登记建档,包括书名、作者、朝代、版本形式、装帧形式等。其次,我馆根据古籍年代及内容等予以版本定级,并根据藏书的不同等级,对古籍实行分级保护。此外,本馆积极组织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古籍知识讲座、展览专题古籍、新媒体传播等活动广泛开展古籍保护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切实做好古籍的保护与宣传工作,延续文化基因,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
——黄丽婧(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大古籍保护工作者是一种鼓舞和鞭策,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高高校古籍特藏保护与利用工作水平、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指明了方向。馆藏古籍特藏数字化是高校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先决条件。保护、开发古籍文献,适时有序地开展古籍保护和数据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实现古籍特藏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及其永续流传;加强古籍的数字化和影印出版,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保障功能。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古籍影印出版工作时,应关注一些受众比较集中的、学术性的、小规模的、或单种古籍的高质量影印出版工作,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推进古籍的活化利用,古籍活化包括古籍内容的活化和技艺的活化。内容的活化包括文本内容的研究及解读,还可以利用一些数字人文手段对古籍内容做一些关联式的研究与开发;技艺的活化,包括古籍制作技艺、鉴定技艺、修复技艺、古籍艺术元素的应用等。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段志萍(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农业遗产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作为一名高校古籍保护工作者,一名在大学生中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我们一定要学深、学透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决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合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我们不仅要注重做好中华民族创造的浩如烟海的古籍内容方面的传承工作,也要注重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纸质古籍产生、流播方式等方面的传承工作。此外,在新的阅读时代,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更要注重在青少年中间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读写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做好在新时代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培育好一代又一代有中华历史智慧、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有为青年,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好无愧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侯富芳(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古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