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后,记者连线采访了赴德参展的多位中国出版人,分别从书展上受到的启发、图书出版潮流以及中国大V开设书展直播间等热点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心得和看法。
带着国漫出海
寻找传统出版发展新契机
■曾少美(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
人文社派出由版权经理、图书编辑和数字出版与科技部主任组成的6人团队参展,这样更有利于全方位把握国际出版动态,在引进、输出和数字化等方面拓展海外合作。著名漫画家白茶随我们一起来到书展,首次携“吾皇猫”亮相中国联合展台。
10月19日下午,我们为白茶的漫画“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举办了海外读者见面会,白茶与该系列法文版译者乐夏(Laetitia Rapuzzi)进行了精彩的对谈。近几年该系列陆续被译为英文、法文、韩文、越南文、匈牙利文、捷克文等语种在海外出版。黎巴嫩的数字未来出版集团现场签下了该系列漫画前两册的阿拉伯文版权。活动结束后,又有来自意大利、德国、印度、土耳其、斯洛文尼亚等国的译者、出版人纷纷表达了对这套漫画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国漫出海巨大的海外市场潜力。
重返法兰克福书展,再次感受到海外同行对图书的专注和热情。在传统的版权交易之外,书展上涌现一批提供数字化服务的机构。如以色列的eBookPro既是新型出版社又是版权代理机构,该社保留了传统出版、发行纸质书的模式,开创了纸电结合出版与销售的经营模式,还利用亚马逊自出版平台推广以色列作家的作品。在他们的运营下,数不清的以色列作者成为亚马逊平台上的畅销书作家,如以色列作家利莫·雷格夫的《来自66区的男孩》,在亚马逊平台上线短短数月就销售3万余册,收获高额版税。还有一些以色列作家因在亚马逊平台获得成功,而引起知名英美出版集团关注,进而获得了新的出版机会。通过与eBookPro的深度沟通,我们深受启发。
今年书展论坛的主题依然很多元,其中AI和漫画的讨论度非常高。AI的发展不仅影响到文字写作、翻译等领域,更是极大改变了图像创作的生态。许多出版社开始借助AI技术提升出版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而漫画是另一个国际出版人关注的热点,今年书展6.1馆设立专门的漫画中心,展示了来自各国的漫画作品。法国的伽利玛出版社童书编辑介绍说,和中国一样,以漫画形式为儿童讲授历史、科学等知识的图书在法国市场的表现非常好。
今年中国出版人比以往更投入地参与书展。在中国联合展台之外,有许多地方出版集团组团参展,比如湖南出版集团有非常醒目的展位设计,极具中国特色的装饰吸引了不少目光。阅文集团也来到法兰克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数字化新时代的发展动向。中国出版社举办图书活动的热情也异常高涨,中国联合展台每天的活动区从一早排到闭馆,让人感受到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决心和激情。
中国出版社的热情也引起国际关注,美国《出版商周刊》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发放的PW Daily连续两天出现了有关中国图书的报道,一篇介绍了中国代表团重返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另一篇展示了英国东书坊(Sinoist)出版的中国文学图书,包括刘震云的《一日三秋》、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贾平凹的《暂坐》等。
销售版权并体验全球童书出版新潮流
■黄晓燕(奇想国童书创始人、总编辑)
今年大家最关心的是书展第一天,有600多家阿拉伯国家展商因为巴以冲突撤展。这个事情应受到出版人更多关注。我在书展上看到了一些有独特创意的书,这些书更强调书的互动性,这种互动的书像流水一样,把读者指引到不同方向,得到不同的故事,这种互动比其他直接互动的形式更有趣。我这次带了《马蒂斯的旅行》《理发》2本原创图书。我把《马蒂斯的旅行》英文版留给合作方——美国的编年史出版社(Chronicle Books),这家社原来的出版人去年退休,现在的出版人说他非常喜欢。我还把《理发》拿给波兰和德国的出版人及版代看,他们都感到很惊艳。遗憾的是,我们从美国、挪威、波兰引进的几本书,如编年史出版的布兰登·文策尔的《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挪威的玛吉孔出版社(Magikon Forlag)推出的《每个人都重要》和波兰的两姐妹出版社推出的《我们的情感王国》在中国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一般情况下,美国、欧洲图书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美国市场很难接受欧洲的书,但《每个人都重要》《我们的情感王国》被美国甚至全球市场接受,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顶级好书,在中国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我不得不对国外作者和多位出版人说抱歉。
各个国家的图书市场其实差别非常大,美国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市场,他们很少买内容独特的图书的版权,我则喜欢买这种独特的图书的版权。不是所有出版商都应该去出畅销书,也不是卖得好的书才是好书。我欣赏的是出版人有自己的品位和角度,这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选品角度。
今年最热闹的还是6号馆企鹅兰登、麦克米伦和哈珀·柯林斯的展台。我国出版所在的5号馆与这几个大社离得更近了,在地理位置上比以前好,但一个不同的现象是,国内参展多以举办新书发布和签约会为主,而国外参展多是出版同仁相互交谈。我更愿意与国外出版人交流图书、社会、政治和最新讯息。我下载了法兰克福书展的APP,每年都会报名各种论坛活动,但是一场活动都没参加过,因为每天的会谈排得特别满。
说到全球童书出版趋势,我在书展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出版社的儿童绘本都以蚯蚓为主角。书展期间我参加了法国出版社组织的国际出版人晚宴,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玛丽·奥德·穆拉尔发表了一段特别感人的发言,可以看到,国际知名作者关注的问题永远是社会和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或许可以给我国的童书出版人一些启发。
对于大V在书展上开直播间,我了解到的是,根本没有引起国外出版人的关注。很多大V以3折低价进货,再拿20%~30%的佣金,导致中国出版业畸形发展,所有业内人士叫苦不迭,这种直播会把整个行业杀死。参与直播的出版机构,除了给图书设超高定价再打折,让消费者以为占了便宜,还有一种情况是做高仿书、仿版书和抖音定制书,这会把真正的好书和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边缘化,因此是不足取的。
为图书寻找值得期待的新生命
■韩 志(未读创始人)
从2015年起,除了过去3年因疫情影响,每年我们都会派同事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我自己只有一年没来。这次参展总体感觉没有太大变化,又见到很多合作多年的老朋友,非常开心。
明年正好是未读成立10周年,我们也进入到新一轮选题储备期。选题方向上也有所调整,会尝试一些新类别。引进版选题对未读而言,更多是想找到创新和引领某些阅读潮流的机会。肯定不是原样照搬,事实上多数书我们都会大刀阔斧地做更符合未读品牌基因和审美的“改造”,过去9年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今年比较有突破的是带来了一套原创选题,定向推荐给一些国外同行。也会与一些开放度较高的国外出版社提出一些新选题创作思路,或者根据中国市场提出需求。这个过程中能看到国外出版社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
每次来法兰克福都很辛苦,几十场会谈约得特别紧凑,很锻炼体力和脑力。希望更多中国同行能过来看看,感受一下这个产业生机勃勃的现场。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每本新书都有机会,都有崭新的生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