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特贡奖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件文物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郑茜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 2024年1月版/128.00元

  ISBN:9787573316288

  ○聂震宁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郑茜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何以中华: 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以下简称《何以中华》)一书,通过100件文物,描绘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历经一代代王朝更迭,却从未割断文化根脉,回答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国何以经历几度南北对峙和分裂,却总能再度聚合,一次又一次重新走向更高水平的统一和更加紧密的交融聚合。通过100件文物,此书解读了“大一统”价值观何以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使得各民族即使面对历史上的各种分裂力量仍能凝聚不散,最终发展成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何以中华》一书精心遴选出100件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分为“中华民族的孕育与起源”“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中华民族自觉实体的形成”等篇章,从实证了中华大地超过百万年人类生命史的“元谋人上门齿化石”说起,到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矗立,描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汇聚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历程。

  《何以中华》一书依托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以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为线索,寻始源、塑共识、见精神。这部书始终贯穿着叩问与探索,讲述了中华民族如何从涓涓溪流到汇成江河,走过了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虽然主题恢宏,但书中每一个向历史深处发出的叩问都可感可知,指向实处。

  花、华山、华夏,这三者之间有关系吗?中华民族的称谓来自何处?瓶身绘制着抽象的玫瑰花图案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既向我们展示了仰韶文化盛开在华山脚下的玫瑰花的形象——它们有可能是中华民族以“华”为名的来源,又向我们提供了华夏文化和古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见证。

  “封狼居胥”为什么被古代武将视为最高荣耀?“马踏匈奴”石雕是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历史事件的重要纪念和象征。在北击匈奴的数次决定性战役中,“西汉第一战神”霍去病所展露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书写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一章;在他所驰骋的疆场和所向披靡的战役背后,奏响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发生正面交汇与历史碰撞的宏大交响乐章。

  南北朝有多少古代民族融入了汉人之中?徐显秀墓壁画展开的是南北朝时期民族大杂居、大融合的社会面貌。南北方族群在文化和血缘上的融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此后的大统一和大繁荣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何以中华》书中每一个从文物严谨探寻得出的答案都在不断解答、丰富着“何以中华”这个主题,展现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历史传统的深厚根基、文化创新的珍贵宝藏。全书依据丰富翔实的鲜活史料、科学严谨的阐释技巧、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独具匠心,使点具有代表性,以点连线,使线具有延续性,点、线成面,使面具有经典性,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渐渐清晰。而“何以”的探寻之旅,将在“这就是中华”的深刻领悟中到达终点。

  此书在具体内容的写作和编排上,作者和编者都有精心设计。100件代表性文物,每件文物自成一篇。开篇有一个概括性的“文物简读”,让读者对这一文物先产生感性的认识,为正文部分的深入介绍作了很好的铺垫。书中的文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社会变迁等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网络。这种“物”“史”互证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空间和时间的交错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物的生命力。正文部分对文物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文物本身,而是延伸到了相关的专业研究成果。如“红山玉龙”一节,除了介绍玉龙的外形特征、现世过程等,还介绍了中华民族的龙崇拜、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身份意识的来源极其丰富内涵。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知识,但非专业读者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难懂。全书语言通俗易懂,概念清晰明了,用鲜活的例证和生动的讲述,将专业的学术理念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对于普及历史知识和推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读者而言,能够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阅读、了解如此内涵丰富的承载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程的文物谱系,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相信,对于“何以中华”的追问,将经由阅读而抵达读者的心底。

  《何以中华》堪称一部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新窗口。这部书不仅有助于增强大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

  (作者系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视点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主题出版特辑/广告
   第06版:主题出版特辑
   第07版:主题出版特辑
   第08版:主题出版特辑/优案推介
   第09版:主题出版特辑/优案推介
   第10版:特贡奖专题
   第11版:特贡奖专题
   第12版:主题出版特辑
   第13版:分销新视野
   第14版:分销新视野
   第15版:行情报告
   第16版:融合出版
   第17版:BK中国编客
   第18版:BK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9版:BK中国编客/专栏
   第20版:BK中国编客/特别推荐
   第21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22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3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4版:资讯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推动中外文化出版交流合作持续升温
百件文物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
心中有爱 笔下生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贡奖专题11百件文物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 2024-07-05 2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