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磨铁图书销售中心副总经理)
今年上半年,磨铁的状态并不乐观。从今年年初开始,各种平台,不管是抖音、淘宝、拼多多、京东还是视频号,今年年初统一的话题叫“价格力”。所谓的“价格力”本质上就是要最低价。链接火了,但没有价格力,平台会给你限流。其实,出版方很难跟平台博弈。
另外,我们如何看待上游供货商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其实大家已经作出了一些判断,比如新媒体先行。其实背后隐含的是大家觉得新媒体有爆发的增量和可能性,而传统电商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往往倾向于新媒体平台,但又担心其他平台会乱价。如何把价格保持在可控范围?比如,一件代发的做法,把所有的压力扛在自己身上,不做入仓,但自营的效率无法与大仓相比,成本又如何计算?除了原本的工作,又将所有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这件事情做起来难度非常高,它可能只限于几个品、个别品牌来操作。但如果想通过这一方式把整个市场秩序、市场价格管控好,是做不到的。
从出版流程工序角度看,磨铁一年发行销售5000万册书,这5000万册书包装完发给客户,中间可能不下15道工序。试想一下,如果每一道工序里能有一毛钱成本的降低,那一年节省下来的纯利润就有7500万元。实际上,每一道工序我们都有可优化的空间,不用盯着一个工序“薅羊毛”。
对于磨铁的运营来讲,第一,向内要效益这件事情一定会做,控成本也一直在做。通过数据体系不难发现,成本最大的漏洞在于,赊销体制下,仓储过大、货盘过大。如果是按需生产,就不会有库存。那么这就对现金流的把控,对所有经营性成本的把控要求很高。第二,我们会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将内外仓的库存调平,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就需要我们在内容制作生产时,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大众共情,这是当下这个时代环境里做新媒体、内容营销的本质。通过内容本身寻找共鸣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商业化手段去做触达,但前提是内容是否经得起打磨,能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下单购买,这是最核心的点。
对于磨铁来讲,我们下半年会怎么做?首先,我们肯定会持续在新媒体方面发力,强化头部账号,建设我们的新媒体矩阵,通过直播间测评,做第一步的选品,打磨脚本和内容。继而,通过直播账号,或头部账号内容来不断做大量素材,进行广泛分发和投放,引发更大的溢出效应。我相信,当我们把流量做好时,我的合作伙伴在各个平台也能够享受到流量带来的溢出红利。
因此,对于流量的制造、话题的制造、内容素材的生产等,我们都会往前冲,将所有的工作做到极致,让我们的合作伙伴从手里直接拿到已经被验证过的内容。他们也可以去做新媒体,可以将内容再次发掘,我们甚至可以给他们提供素材和经验,所有的信息对合作伙伴都是敞开的。同时,对于传统电商的合作,我们也会继续稳定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