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蝴蝶 大秦岭 全球视角
○程国艳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自古以来就是美好的化身,不仅在诗歌中频频“出镜”,像梁祝化蝶、庄周梦蝶等等典故,也莫不寄予着人们对蝴蝶的偏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我从小就喜欢蝴蝶,看着花丛中那一个个翩然起舞的身姿,总会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正如那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一般。然而,读了《大秦岭蝶类志》这部著作,我才意识到,无论是诗人还是像我一样喜欢蝴蝶的普通人,对蝴蝶的认知都只停留在表象而已。《大秦岭蝶类志》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研究者眼中的蝴蝶,领略蝴蝶这个比人类还古老的物种的别样风采和独特价值。
大秦岭位于我国腹心地带,区域位置独特、生态功能特殊,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中华绿芯、中华地理自然标识,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脉。大秦岭地区蝴蝶资源的丰富闻名世界,房丽君博士从1998年起,便开始对秦岭地区的蝴蝶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分类鉴定以及系统监测,同时开展物种编目工作。在对大秦岭蝴蝶持续研究20多年的基础上,房博士又用数年时间开展野外补充采集,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又经过3年多的编撰整理,最终完成专著《大秦岭蝶类志》。
《大秦岭蝶类志》是迄今第一部系统研究大秦岭全域(包括湖北、河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6省市138个市县区)蝴蝶物种资源的分类学专著,包括《大秦岭蝶类志 凤蝶科 粉蝶科》《大秦岭蝶类志 蛱蝶科》《大秦岭蝶类志 灰蝶科 弄蝶科》3卷,总计约200万字。书中配有大秦岭采集生境图、蝴蝶生态图、蝴蝶各部位结构图、成虫标本彩色图版等多类型图片多达1000余幅,收录大秦岭地区分布的蝴蝶种类915种。这部专著首次将广义的秦岭这一完整的生态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对大秦岭整体生物资源研究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秦岭蝶类志》这部著作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图书内容科学严谨
图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大秦岭的界定与自然资源概况,鳞翅目蝶类的分类系统,概述了蝴蝶的主要鉴别特征、生物学、寄主植物、蝴蝶与人类的关系、蝴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及大秦岭蝴蝶的区系组成,配有大秦岭采集生境图、蝴蝶生态图、蝴蝶各部位结构图等多类型图片;各论部分系统记述了大秦岭分布的5科915种蝴蝶,对所涉及的各级分类单元和物种进行了记述,包括各阶元的文献引证、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寄主与分布,并配有主要种类的成虫彩色图版,蝶类信息全面呈现。
作者将大秦岭蝴蝶放在全球生物体系中考量,展现了全球视角。同时,该书参阅了古今中外的各种资料,从首次记载每一蝶种的文献开始引证,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都包含在内,展现了全面性。书中细致介绍了每种蝶的习性、寄主、分布等信息,且每一条文献、每一个中英文学术名词都反复求证,力求用词精确,是一部科学严谨的蝶类著作。
体例结构方便使用
书中给出了各级分类单元的检索表。通过亚科、族、属、种检索表,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每种蝴蝶的特点及其区分点。同时,书后的索引方便读者查找每种蝴蝶在正文中出现的地方。另外,书中还包含一些附表,比如寄主表和分布表等,有助于读者整体把握大秦岭蝴蝶信息。此外,高清彩色图版的设计,使蝴蝶研究者和爱好者能够方便、直观地辨识不同种类的蝴蝶。
出版价值高
这部著作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在学术上,书中收录的大秦岭地区蝶类物种最全面,对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生态角度看,蝴蝶是秦岭宝贵的动物资源,也是监测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物种,认清蝴蝶种类有助于更好地发现生态环境的变化。此外,研究保护蝴蝶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益,让人们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大秦岭蝶类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内容严谨、体例科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生态和社会价值,对于推动蝴蝶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部著作既是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一本大型工具书,是截至目前大秦岭蝴蝶家族的最全“族谱”,从事昆虫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与工作者以及昆虫爱好者都可以使用和参考。它的出版问世,必将使大秦岭蝴蝶的名声更响亮!必将为大秦岭蝴蝶引来更多的“倾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