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稽历史之遗落 呈文化之梦痕
  《大运千年》蔡桂林、陈举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版/65.00元

  ISBN:9787564958848

  关键词 运河 中原 历史影响

  ○陈 举

  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运千年》,是同名纪录片(第一季)的配套书目。作为第一部中原古运河主题的专著,力求系统、深度、客观回溯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历史,以独特视角,用镜头和笔触爬梳古代运河的来龙去脉,发掘散落在历史烟云中的碎片,精心拼接起它的盛世图景,再现中国运河的大开大合、大壮大美,以新时代的名义,向滋润华夏文明的中国古运河致敬。 

  主创团队经过4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这样的努力,王立群先生、王巍先生分别在序言中给出了评价。

  王立群先生说,运河,是从《史记》流出来的。《大运千年》与《河渠书》精神上的一脉相承,尤其展示出河渠文明对民族性格的塑造、对民族精神的浸染、对民族胸怀的拓展、对民族历史的镌刻,是继《河渠书》之后的一部“书河渠”。

  王巍先生说,运河,是流动的文明。《大运千年》站在“运河文明”这一至高的平台,既以史诗的宏大又以工笔的精微,奔放而又冷静地镌刻出“运河”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

  这样的评价令我们感到鼓舞,也就更加自信地愿意袒露写作、拍摄和创作《大运千年》的一些思考。

  运河诞生在中原是历史必然。中国运河是世界人文史的奇观,它最为风光的时代,是以鸿沟为原点,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方向的漕运航道为经络,沟通起江海,激荡起山河,书写了属于民族、国家的壮美史篇。

  古运河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的夏禹时期,大禹肩济天下苍生,跨越山河,“改堵为疏”,“画九州导九川”,绘就了《尚书·禹贡》给我们展示的运河疏浚图。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在荥阳成皋黄河与圃田泽之间的邙山,拦腰切出一条大沟,利用济河道引河水入圃田泽,这就是鸿沟。大梁以西的济、沁、蔡、汴等被连接,形成鸿沟区域水运网;公元前340年,鸿沟再次被改扩建,河水经圃田泽引到大梁以北,绕城后一分为二入汳水、沙水,连通洪泽江淮,至此,鸿沟水系全部完工。毫无疑问,鸿沟是大禹治水后中原大地上最为重要的一次运河开掘,中原文明由此进入“鸿沟时代”,华夏文明形态得以丰富。

  运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影响。鸿沟之后的古运河,是王朝集纳财富的生命线,新的文明形态在运河推动下渐渐形成,“大一统”思想化作鸿沟运河上的粼粼波光。

  鸿沟工程100年后,执行“疲秦之计”的水工郑国在秦王嬴政的支持下,历十年修建了秦岭以西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郑国渠筑成,秦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财富积累;秦嬴政疏通境内天然河道,经渭水入黄通洛,与早期鸿沟实现了互通,鸿沟文明向西辐射到了秦岭以西。运河漕运成为国家制度历代沿袭,通过国家专营,王朝形成对战略物资的垄断。

  运河对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影响。运河运载强度高、装载容量大、航行密度强,在军事战备上发挥了超强作用。

  秦师顺水推兵,水淹大梁,吹响统一天下号角;西汉滚滚漕运,对匈奴二十年征战,辽阔西域诗化成丝绸之路上驼铃经声的文明诗篇;东汉筑阳渠,漕粮不绝,王朝挺立于黄河之侧、阳渠岸畔;曹操通睢阳渠,开白沟,转漕给军,淮河以南的物资运抵邺城,统一北方。

  隋文帝筑广通渠,杨广剑指伊洛,宇文恺托起天津桥,疏通济渠,筑永济渠,绵延8000里、辐射帝国37%国土面积的大运河横空出世。隋王朝时间不长,却因运河站在了舞台中央。

  运河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影响。运河承接着商品快速流通,它所聚起的力量催生都邑崛起、经济繁荣、城镇兴起。运河穿城而过,百姓夹河而居,长安、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周口、泗州、扬州、镇江、杭州,卫辉、鹤壁、涿州、天津……这条彩练上的明珠,璀璨夺目。

  运河畅通,各色服务业悄然兴起,官办民营,生机盎然。运河化作甘霖,浇灌出五谷丰登、锦绣繁荣;海南诸蕃,京都居中,畅通天下,唐宋的自由之风和璀璨的文化传遍世界。

  运河对古代中国的生态影响。运河如同纽带,连接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天长地久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工匠们穿越崇山峻岭,跨越广袤平原,承担起自然河道连通的责任和义务,鸿沟连通黄淮,隋唐宋运河将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关中以东连成一体。运河满载社会肌体的营养,丰沛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沿线地区,缓解了水源短缺。土方工程深刻影响沿岸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运河风光。

  运河对古代中国的文化影响。大运河是创造文化的河流,借助运河流转、文化交融,生发出惊艳传奇。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运河,映照着唐宋诗词的文化光焰,盛装一个诗歌的运河、文化的运河,海量诗文和文化创造,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面貌,镌刻山河,辉耀千秋。

  运河退出中原的灾难性影响。蒙元铁蹄起落,原本如手掌般强劲展开的中国运河,至元旋转方向只留下了一根手指,尽管蒙元国土面积一度扩展至1327万平方千米,也掩盖不了运河流程被截短的真相。对于被运河抛弃的中原地区,不只是流淌方向的改变,还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的下沉。

  樯帆为路、波浪为程、一路豪歌的中原大运河历史性地衰落,犹如一袭龙骨,隐埋于中原,成为大地上一道沉思的皱褶,成为留给我们的永恒思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分销新视野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7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9版:优案推介
   第10版:阅读推广
   第11版:业者论坛
   第12版:优案推介
   第13版:BK中国编客
   第14版:BK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5版:BK中国编客/专栏
   第16版:BK中国编客/案例解读
   第17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18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19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20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广告
   第21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
   第22版:行情报告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2024中国黄山书会专刊·广告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空城纪》的空空之实
稽历史之遗落 呈文化之梦痕
3分钟漫画书中的儿童心理学科普
幽默风趣地讲述真实历史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3稽历史之遗落 呈文化之梦痕 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