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书评·思想/科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研究中的好奇心与惊异感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好奇心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英]吉姆·巴戈特著邢志忠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38.00元
  ○陈华文(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宣传部)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84岁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Higgs),以此奖励他在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研究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49年前,他发表学术文章,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这种理论中的粒子后来被别人以“希格斯”命名,外号“上帝粒子”。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这本书,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回顾了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家史,讲述了寻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传奇故事,展现了科学家们无与伦比的探索精神、人文情怀和鲜明个性。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发明与发现的历史画卷中,除了可以了解希格斯玻色子的前因后果外,还能深切领会科学竞赛中的暗流涌动和重重杀机。

  “上帝粒子”是物理学中极为前沿的探索领域。然而,彼得·希格斯在刚刚提出这一理论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直到2000年,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还曾经和美国物理学家凯恩打赌,认为“上帝粒子”不可能存在,赌注为100美元。直至后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同这一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构建“标准模型”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成今天的粒子物理学理论。2012年7月4日,当欧洲核研究组织宣布发现一种与“上帝粒子”一致的亚原子粒子时,彼得·希格斯所做出的努力才真正地被科学界广泛认可。

  “上帝粒子”的研究为什么重要?因为这是从根本上探索宇宙的起源。但凡探索起源或本体之问题,都是一个严肃、神圣的科学问题。在西方,自古希腊起,就有很多学者探索宇宙的起源,但当时的科学技术落后,显然不可能找到答案。由于一代代的科学家,就是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一直勤于探索。对“为什么”和“是什么”抱有兴趣的人,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必备条件,很多自然界的秘密,都是在这两个“什么”的追问中找到答案的,“上帝粒子”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多少成年人有着好奇心和惊异感呢?这个世界资讯太发达,很多人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疑问都懒得过问。如果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连好奇心都没有了,对万事万物也麻木不仁,就不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阅读该书,笔者不免联想到今天中国的科学研究之生态。当前国内的科学研究,是以“项目制”的形式,将研究任务分发给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这种形式当然没有错,可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科学研究项目就是肥肉,成为各个研究机构争取巨额经费的好机会。笔者在高校工作,发现有的专家,打着科学的旗号、本质是为了“捞油水”的思想,到处找“科学研究项目”,其实是四处找钱,他们真的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了吗?这个就难以说清,如果说他们真是在搞研究,那为何中国的科技创新远不令人满意?

  还有一点,少数的专家,争取到科学研究项目后,就分派给研究生来完成,自己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包工头”,有的专家最主要的精力不是解决科学问题,而是乐于找关系、勤于跑门路,对真正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马马虎虎地应付。倘若遇到那种小气的专家,那研究生和助手就惨了,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研究项目,他们最多也只能拿几千元的生活费,大量的研究经费被专家以各种理由、变相装入自己的腰包。待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汇报时,则找圈内熟人进行项目鉴定,最后的结果都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说实话,国内科学研究中的腐败,真可谓触目惊心。

  回过头再看彼得·希格斯,他是一个真正喜欢科学、勤于探索的大师,他有着太多的奇思妙想,并且用一生的时间去探求“上帝粒子”的秘密。这需要多么巨大的科学勇气,需要多么纯粹的科学精神!整个人类的创新史,正是因为有着一批像彼得·希格斯这样的人,科学的天空才变得如此绚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视野
   第03版:专业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广告
   第06版:教育出版
   第07版:资讯超市
   第08版:中版好书榜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文化·人物
   第11版:小说
   第12版:书评·非小说
   第13版:财经
   第14版:书评·思想/科学
   第15版:童书
   第16版:生活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编辑荐书
民族志中的个人化书写可以走多远
科学研究中的好奇心与惊异感
一部有意遗忘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思想/科学14科学研究中的好奇心与惊异感 2013-12-03 2 2013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