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市两个竞争对手,浙江宁波如何脱颖而出,当选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宁波可以为东亚文化带来什么?
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终审答辩,宁波市从历史、文化、经济特色,到针对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后的规划,突出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具体来说,申报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宁波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历史文化渊源悠久。明朝之前,宁波一直以明州命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中国大运河从这里东流入海,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锚,使得宁波成为东亚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宁波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与日韩等东亚国家交流源远流长。宁波与广州、泉州并称东南三大贸易港。在北宋期间,宁波是中国通往日本的指定航河;在明朝期间,宁波市是中日贸易的唯一港口,丝绸、茶叶等中国商品从宁波走向东亚,也直接带动了文化输出和人员交流。宁波不仅是中日韩三国物质流通集散地,也是三个国家文化交流的中心区域,其中藏传佛教影响着东亚文化的进程。
下辖县市文化底子厚。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度高,所辖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市。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发展。首先,宁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在国内前列,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广标准高,呈现出一体化服务网络成形,民营博物馆发展迅速,海洋、水下、考古全国领先的态势。宁波市有7个县市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其次,宁波非遗保护成果全国共享,形成“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将传承人、传承基地和传承的长效机制同步进行保护。2014年,宁波市财政投入非遗保护超过30万元。目前,宁波有“三位一体”保护项目190个、传承基地226个、传承人247位。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宁波市已有各类文化企业上千家,文化上市公司7家,文化产业集聚区20余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4个。为加快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宁波先后成功承办了“2012年中日韩三国外长会晤”、“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一次高官会”、“2015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及国际声乐比赛等国际活动,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走出去”项目100余批次。
针对此次“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宁波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对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亚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成为宁波打造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一发力点,宁波先练内功,从自身优势出发,重点抓三方面内容。一是紧扣“海上丝绸之路”,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牵头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着力推动企业“走出去”,以文化为引领,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二是紧扣民间交流,以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在宁波举行为契机,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三是紧扣文化贸易,依托国家保税港区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目前,宁波市正在实施“提升城乡品质 建设美丽宁波”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600多亿元,共1200多个项目带动提升城市品位,强化文化元素,为“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为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宁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相关产业发展。首先,组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整合宁波市各方力量,营造文化之都氛围。其次,组织海外宁波帮等力量,凝练“东亚文化之都”精神,提升宁波国际影响力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