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将“创客”一词推到历史前台。
“创客”之所以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工业新革命下的科技创新。中国提出“工业2025计划”,与传统通过蒸汽机、电力、信息化发展经济不同,该计划为创客提供一个创新基础,即开源的硬件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弥补过去技术与资源共享的缺失。其次,众创思维下的企业创新。以腾讯为例,其作为平台的属性逐渐凸显。通过搭建平台,以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吸引更多创客加入创新队伍。再次,经济新常态下的万众创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大规模高污染高耗能向分散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方向发展。
描述 创客发展路径
创意之路,从DIY走向DIWO(Do It With Others),即从自己做到和别人一起创新。创新很难,微小的改造就会带来极大的收益。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跨界融合、跨界创新提供支持。不同行业融合创新,用科技提升文化的技能是创客运动的一个重要方向。
创业之路,从情怀走向市场。有人说创客是开放的,用的软件也是开放性的,其实不然。虽然很多平台为创客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但创客仍需要以市场思维提升对自身创新的保护意识。就目前来说,对于民间创客的权益保护远远不够。
创客产业化。推动创客运动持续健康发展需走产业化道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以深圳大学为例,目前正在进行创业园的改造,通过开放办公室、开放创客空间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免费空间和平台,鼓励学生创业,形成产业链。
思考 创客运动的未来
创客潮席卷而来时,业界不应一直处于洋洋得意的亢奋状态,而应该思考:创客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未来在哪里?
第一,打造创客的升级版。创业服务、创业主题、创业活动、创业理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注重创新氛围培育。深圳“创意十二月”项目,将中小学生发动起来做创业活动,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2014年第十届“创意十二月”活动数量达到151项,涵盖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书画艺术、文艺表演、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旅游休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九大项。
第三,不断交流学习,打造全球创客中心。每年一届的深圳国际创客周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创客中心。此外,深圳大学“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成立、创客展的举办,也为深圳创客发展提供多样平台。
第四,成果转化不容忽视。将观点转化成落地项目是创客运动的关键一环。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平衡开源与专利的关系,一方面,应该将创意与别人共享,另一方面,注重版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