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图书馆藏书3.4万册,每次更新1000~2000册图书。图书室居于一楼,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设计了阅读区,可供150人同时阅读。学校在低年级阅读区摆放了沙发,地面铺上了垫子。学生可以在自由舒适的环境中阅读。在中年级阅读区,学校将扇形桌子围成一个圆。教师坐在中间,便于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高年级学生以自主阅读为主,阅览室的桌子呈三角形摆放,便于学生自习。
杨庙小学结合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推进大阅读工程,将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要求备课组制定阅读计划,含阅读书目、阅读要求和行事历,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学校印制了阅读笔记本《敬终慎始》,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每周撰写2~3篇阅读笔记。
学校的常规阅读包括语文、英语学科的经典诵读和整本书阅读。对于经典诵读,学生做到“每日三诵”,即利用课前2~3分钟、早读课、放学排队出校的时间进行诵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两节早读课教学生背诵一首诗,教师必须有教学计划、教案。每月教导处抽查教案,现场抽测学生背诵的熟练程度和对字词的理解程度。学生整本精读的图书为扬州市教育局推荐的阅读书目。学生每天早读进行10~15分钟的朗读,每天中午进行半小时默读,语文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会。
学校积极参与邗江区“新家庭教育”,注重家校共读。教师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专门向一年级家长发放亲子阅读卡片。家长一周填写一次,备注书名、阅读进展、阅读方式。借助这一工具,家长更有计划地开展自主阅读、亲子共读、网上听书,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二年级学生家长不用填写卡片,教师定期将亲子阅读照片、阅读心得、手抄报等图文资料进行集中展示。针对三年级学生,学校开展“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班级邀请4~5位妈妈在阅读课上给学生讲故事。到了四年级,学校开展“亲子故事会”,邀请更多家庭成员参与情景剧的表演。五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创作、编排舞台剧,并参与征文比赛、诗词大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高年级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更细致地梳理人物关系、概括故事情节。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有学生将人物关系绘制成大树、河流、鱼群的形状,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此外,学校还与杨庙镇诗词协会合作,分年级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一二年级学生处于识字阶段,教师带领学生抄诗、读诗,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成果。三四年级学生开始创作儿童诗,教师以鼓励为主。到了五六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创作格律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以此为主题组织了格律诗创作活动。(江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