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编辑手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肯“精神分裂”的插画师没有出路
  关键词 图画 创作 意象 

  ○冬小猫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我终于向插画师这个职业靠近了一步。接到《豆粒儿,你的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插画任务时,我的心情很复杂,紧张又向往,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整本书的插画创作。

  这本书的作者薛涛是我的父亲。从大猪写给小猪的信中我了解到,小猪即将离家独立生活一年。这次作为插画师,我和父亲的关系也像书中的大猪和小猪,互相独立又不乏交流。我从小读过父亲不少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我对世界的看法也深受父亲影响。我和父亲对田野、林子的想象几乎重叠:春天,来得稍晚,田野的生机中带着料峭;夏天,白杨树挺拔,绿色蔓延,阳光炙烤大地;秋天最灿烂,田野和山林是打翻的调色盘;冬天是纯白世界,天寒地冻的萧瑟。

  作家用文字创造世界,插画师用图画创造世界。在书中,大猪对小猪说:“你务必谦卑,只要流露出一点傲慢,都会让我们的猪家族蒙羞。”一本书摆在我眼前,我必须低下头,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释放所有的腿……如果有一百零一条腿,都释放。春天里,所有的腿,所有苏醒的梦,都不该关进栅栏,把它们全释放。” “把帽子举过头顶,用它盛满阳光。送给野兔兄弟,送给田鼠,也送给狐狸一份吧。”我进入了一个自在、天然、善良、宽容的超级田野。“它们开学了,没有你的事。豆粒儿,你的快乐在田野。”一个在田野撒欢的小猪在我头脑中逐渐成形。

  没有交流的创作是没有灵魂的。编辑、作者和我建立了一个交流群组,我每创作一幅插图前都会画草图供大家讨论。比如“月亮”这幅,“你要是渴了,就坐在屋顶,顺便端上一个小碗。月亮水汪汪的,一定能滴下水来。”我的第一版草图是端着碗的小猪坐在房顶上发呆,碗中映着月亮的倒影。编辑给的建议是——描绘“月亮滴水”的场景,能表现“看上去像假的,其实是真的”的哲思,又富有意境。相比之下,之前的表现方式过于真实,少了些意境和美感。除了具象的“超级田野”,这本书还是抽象的、哲学的。

  不肯“精神分裂”的插画师没有出路,我常常提醒自己——跳出来看看,以读者的视角来画。比如“空袋子”这幅画,芝麻很小,近乎于无。那不如画几个大大的芝麻!就让它们分布在画面上,哪怕有点儿夸张,但是能传达出芝麻散落在空中的信息。书中还有很多东北特有的动物植物,比如夜猫子、老西子、胖小儿……这些都是东北的叫法,作者很贴心地对它们进行科普。当然,这些“神兽”也是我要画的内容。当我真正开始观察自然,发现与印象中的自然并不相同。比如山里红,我原以为它和山楂长得一样,后来才了解到山里红的果实比山楂小很多,果实的分布也要密实得多。还有一次,经过一上午的勤奋,我成功地把蚂蚱画成了蝈蝈。实际上它们长得完全不同。蝈蝈通常是翠绿的,蚂蚱大多是褐色;蝈蝈腿长身子小,蚂蚱腿短身子大。于是我反复查了很多资料和图片才敢动笔。插画注释这部分工作看起来无趣,需要严谨对待,反而在严谨的考证中生出了很多乐趣。这些乐趣就在于你发现了田野自然的本来面目——它无拘无束的,无拘无束地传达着某种可以上升为艺术感的东西。

  这就是我初当插画师的创作体验。我和小猪“骑”着画笔,一起穿越田野的四季,这是插画艺术馈赠给我和小猪最好的礼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出版报道
   第04版:综合资讯
   第05版:上海书展/现场报道
   第06版:上海书展/现场报道
   第07版:分销新视野/好物排行榜专页
   第08版:世界出版/中外交流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特别策划
   第11版:牛编做出版
   第12版:专栏
   第13版:中国阅读·选品指南
   第14版:中国阅读·选品指南·品读
   第15版:中国阅读·选品指南·行情报告
   第16版:传媒新媒
   第17版:文创版权/IP创意
   第18版:文创版权/出版社文创
   第19版:成长教育/研学
   第20版:成长教育/研学
   第21版:编辑手记
   第22版:业者论坛
   第23版:精品导读
   第24版:精品导读
首届“长江杯”优秀作品征集活动线上颁奖
好书背后的光阴故事
大语文时代,怎么打造畅销书?
不肯“精神分裂”的插画师没有出路
用艺术语境凝练生命教育绘本
中国图书商报编辑手记21不肯“精神分裂”的插画师没有出路 2020-08-25 2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